【发展成就巡礼】校团委:挺膺担当 深化全面从严治团 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河北工业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团委紧紧围绕培育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核心目标,坚持建设与改革并进、教育与管理同行、引领与服务一体的工作方针,通过规范组织建设,强化工作队伍,稳固工作阵地,创新工作方法,团员的先进性、归属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大局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做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和共青团改革走深走实
校团委发布《河北工业大学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实施方案》,全方位覆盖了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团员意识教育、实践品牌建设等多个维度。配套制定《关于团员发展的实施细则》《基层团委思想引领、基层团建工作评价激励办法》系列文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目前共有学院团委17个、团支部1084个、共青团员(在校生)25551人,团青比77.89%。2021年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河北省高校十佳团委、天津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多次在天津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年度考核优秀。参编共青团中央《高校共青团改革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原创MV入选共青团中央“志愿者嘉年华”直播,参演央视的五四晚会,均获共青团中央通报表扬。
聚焦主责主业,增强新时代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入脑入心
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深度融入学校“大思政”格局,施行主题教育、团员意识教育、团学骨干队伍建设和干部规范教育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团员和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实现思政工作全人群覆盖、全过程浸润、全场景融入,有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和团学骨干队伍培养工作。
抓好主题团日建设,推进基层团组织规范建设与活力提升
校团委先后组织“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对全校基层团支部、校、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全覆盖,不断夯实了青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思想基础,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受到共青团中央主题教育第一指导组组长好评。共青团思想引领等多领域的工作案例获《中国共青团》《河北团讯》及《河北省高校共青团改革动态》共5篇刊发,1项案例入选河北省共青团改革“二十优”(河北省唯一高校),获评河北省团系统信息报送先进单位。2个团支部获全国活力团支部,7个团委获省级五四红旗团委,7个团支部获省级五四红旗团支部。
抓好团员意识教育,强化团员和青年获得感和美誉度
校团委抓牢入选全国推优入党试点和河北省全面从严治团改革试点的契机,完善团员意识教育展室、微团课工作室和团干部工作室;举办了“六个力量学党史”主题团日活动,受到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账号转发;开展了“燃烧的雪花——河工冬奥服务团”巡展等12个展览;创作了百余期“河你聊”直播课、微团课,累计阅读量突破800万。推动选树典型带动青年;选派学生代表参加河北省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做了题为《用青春与奋斗追逐科创强国梦》的汇报获得好评。15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74名学生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
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共青团的引领力和示范效应
在团委书记、团委副书记专职团干部班子成员基础上,遴选出5位青年专业教师任校团委挂职副书记,12名本硕学生兼职副书记,配齐配强校院两级专兼挂职团干部队伍;选派8名团干部到共青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等上级团组织挂职,推荐2名学生干部成为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开展团干部轮训,制定基层团干部述职评议办法。常态化组织开展团干部思政技能大赛和学生干部技能大赛,1人荣获天津市团干部技能大比武二等奖。常态化组织开展了校、院全覆盖的青马工程培养和团干部轮训,先后选派和培养4名全国、39名省级、3000+校级、12000+院级青马学员,实现了团学骨干分层分类培养;依托2次入选共青团中央全国推优入党试点单位的契机,制定相关规定并结合青马工程创新培养工作,团员推优入党率接近100%。1名团干部获“全国优秀团干部”,2名青年教师获“天津市青年五四奖章”,1个集体获“天津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6名团干部获省级团干部。
搭建科创育人平台,全面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校团委聚焦科技育人成效,厚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构建了“竞赛驱动、实践导向、项目培育、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育人体系,为学校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五年,学校各级各类竞赛参赛人次累计达17.7万,年均增长率12.4%;省级及以上获奖人次达2.7万,年均增长率11.9%;省级及以上获奖项目数逾9000项,年均增长率28%。
健全科创工作机制,激发师生参赛内生动力
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校团委选树和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完成修订《河北工业大学大学生竞赛指导目录》《河北工业大学大学生竞赛奖励管理办法》,竞赛数量增至174项,增幅145%。优化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和突出贡献指标考评体系,每年以校政字发布科技创新竞赛表彰文件,激发青年师生参加大学生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科创平台建设,厚植创新人才培养沃土
校团委始终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打造培育、竞赛、实践、孵化、服务全链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连续六年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涵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大学生科技作品成果展及科创竞赛经验交流会。五年来,共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00余项,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平台。积极参加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培育出大量优秀的创新成果,为大学生参加科创竞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承办更多更好竞赛,有效提升学校影响与创新氛围
校团委承办了“挑战杯”河北省赛、工业设计河北省赛、结构设计天津市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华北区赛等省级赛事16项,有效覆盖全省15万青年师生,办赛水平受到全省各高校师生赞誉。以2023年“挑战杯”河北省赛为例,大赛共吸引全省104所高校近7万名学生参赛,参赛高校数、辐射学生数创历届之最;大赛首创的虚拟展厅,线上观看量6万+,赛事的覆盖面、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获得广泛认可;创新性举办红色专项、人居环境提升与城市建筑发展、“挑战杯”国赛获奖作品、“河工科研之旅”实地走访四项分论坛,为广大河北青年搭建科创交流平台。
精准科学组织备赛,竞赛成绩含金量逐年提升
通过修订竞赛目录,优化竞赛结构,有效组织动员广大本科生、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参赛,在校赛、省赛、国赛中持续科学备赛,聘请校内外专家做好项目辅导,在30余项竞赛中取得国家一等奖(金奖)及以上奖项达180余项。特别是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国家金奖;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3次获国赛优胜杯,连续4年国赛团体总分位列河北省第一;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自2013年来十次问鼎全国一等奖;在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连续十年斩获全国一等奖。
加强科创科研联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
校团委坚持将专业学科优势、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与科技竞赛紧密结合,探索出了前期调研、项目研发、竞赛提升、成果转化的项目培育模式。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级各类科技竞赛,让学生们可以及早进入实验室、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等,本科生取得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授权专利、获批软著共计800余项。
构建“假日+”实践体系,打造特色实践育人与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校团委不断完善“假日+”实践服务工作体系,深耕寒暑假社会实践,精选日常实践服务活动,育人成效显著。
推进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形成服务河北实践特色
五年来,校团委组织1100多支校级实践队,超过6.5万名师生走向全国各地、深入京津冀地区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形成万余份图文影视资料,其中106篇调研报告被政府、企业实践地采纳;重点聚焦服务河北、服务雄安两个专项工作,依托专业特色共建设62个社会实践基地,实现河北省内调研地区及校内学生实践参与“两个全覆盖”。校团委连续5年获得国家级、省市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累计124支团队、329名师生在国家级与省市级社会实践中获先进表彰,相关实践活动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天津日报、河北青年网等80余家主流官方媒体的广泛报道,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建党百年之际,校团委组织举办“寻访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成果展”,并成立 “京津冀红色文化”专项宣讲团,一年时间里70余支实践队走访京津冀213处革命遗址遗迹,形成文字材料12余万字、红色遗迹照片1500余张,最终凝结成“寻访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成果展”,宣讲团深入中小学、社区、乡镇、企业等多地,进行党史主题宣讲100场,受到学习强国报道。
推动日常实践服务品牌化发展,打造实践育人新实效
五年来,持续开展社会调研类竞赛活动。“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中累计立项课题170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3项,冀青工作调研大赛中累计立项课题177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7项,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河北建设中展现青年担当;
持续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组织各学院基层团支部对接服务社区,围绕社区治理、课后服务等多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共有705个班团支部与460个街道(社区)完成结对,对接率达65.34%,举办各类实践活动1243场,1.8万人次参与;
持续举办“千校万岗”“团团微就业”等团属促进青年就业项目,开展“扬帆计划”“桑梓计划”等团属青年实践实习工作,切实服务河北工业大学近5000名青年学生就业需要。
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化建设,确保活动规范高效运行
五年来,校团委成功构建起以“志愿汇”平台为基础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累计注册志愿者60931名,服务总时长百万小时,形成以“赛会服务+校内服务+西部计划”为主体的服务内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获中国科协立项1项,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奖励2项,省级奖励近10项。以北京冬奥会为例,成立学校冬奥临时党总支,师生志愿者235人圆满完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彰显河工青年担当。其中1人荣获党中央、国务院突出贡献个人表彰,冬奥服务团队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收到北京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主席等组织和个人表扬信、感谢信500封,团队受到冬奥组委官网、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网、团中央官微等3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阅读总量超过5000万次。此外,校团委还组织和培训500余名志愿者参加到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全国技能大赛、天津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服务工作;动员和管理近千名志愿者服务于校内各部门需要,参与到120周年校庆工作、“三站一场”迎新、“挑战杯”河北省赛等各项服务活动,提升学校影响力和正能量。
强化统筹协调,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新生态扎实构筑
校团委聚焦于“传承校园文化,讲好河工故事”的主线,扎根于百廿校史的深厚底蕴,坚持以创新为动力,育人模式出新出彩出特色;以文化为载体,校园环境有声有色有内涵;以服务为宗旨,学生需求落实落深落确切;以学生为中心,社团活动做优做细做精品。近年来,围绕“品牌活动,文化氛围,组织建设,实践服务”四条主线,开展多元文化与前沿文化的教育探索,积极营造美育丰富校园文化的氛围,提升全校师生人文情怀、艺术素养与文化视野。在建设成效方面,特色文化活动覆盖全校师生,累计参与人次破百万,指导学生在文艺比赛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励超过百项,原创节目曾在央视春晚、“建团百年”晚会、省市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展演,原创视频作品获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光明网等百家媒体展映。
驱动创新内核,打造特色品牌活动
校团委开展了系列品牌活动,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学生节快闪演出及欢乐巡游、十佳系列评选、校毕业晚会、校迎新晚会、趣味运动会、青春诗会、硕博联谊会等品牌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120周年校庆为契机,充分利用共青团和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体系优势和场地资源优势,举办超过120余场系列精品文体活动,覆盖面远超120万人次,全方位、多层次地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得到师生的欢迎认可。
美育浸润校园,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校团委积极引入校外文化资源,大力推进美育工作。
五年来,指导学生在文艺比赛中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等省级及以上奖励近百项;
在央视春晚、“建团百年”晚会以及京津冀电视台演出15场;
在校庆、迎新、毕业等时间节点举办400余场大学生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其中原创校史剧《魏元光》获评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精品,组织2000名师生排演四个月的120周年校庆大型情景史剧《兴工报国》总播放量超过6000万;
邀请天津京剧院、水木年华、吴京等25个艺术团体和个人进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覆盖师生人次超过3万。
发挥纽带作用,精准服务师生需求
校学生会作为全国学联委员单位、河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团单位,校研究生会作为河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团单位,致力于服务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发挥着联系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桥梁及纽带作用。紧抓入选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改革试点单位契机,做好校院学生会、研究生会与校院功能型学生组织与学生社团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团属校级学生组织成立学生组织第二党支部,校研究生会、学生会在“悦青春”河北省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服务同学项目大赛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并获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活动优秀项目。
提升学生社团管理效能。学校现有96个社团,涵盖思想政治、公益实践、文化体育、学术科技等多个领域。五年来成功举办了河工春晚、社团活动月等大型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超10万。近20个社团获全国、省级活力社团称号。兴冀车队连续多年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取得全国一等奖。
持续优化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做好管理运营、校企合作和成果挖掘
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构建“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
打通一二课堂,校团委将第二课堂“Y模块”4学分作为必要毕业条件,并按1.6:1置换为第一课堂的“X模块”中的拓展学分。在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阵地、队伍、资源和制度体系,党委全面领航、团委牵头负责、学院主抓落实、职能部门联动、思政队伍共同参与,实施“教师科教贯通、学生竞赛实践融通、企业产教联通”模式,根据学生培养质量与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实施第二课堂课程质量提升建设,遴选精品课程和校企合作育人项目进行学分加成,实现完整闭环与循环优化。
积累近十年经验做法,更迭新一代的质量监控系统和育人体系构架
校团委迭代更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课堂育人质量监控系统V2.0”,完成了与学校教务、学工、人事等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数据信息体系,并已开通企业用户端口,吸引华为、腾讯、京东方、吉利等百余家企业合作项目近200项。搭建了“两端三维六面”育人体系,构建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课程项目过程和结果的成长轨迹,最终形成科学、全面、客观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四届2.1万名毕业生生成完整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并纳入学生档案,助力学生求职深造就业。
基于大数据得出反馈结论,为共青团工作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数据支撑
四年中,校团委累计开展第二课堂项目3603个,参与人次超过80万,总供给学分为24.9万分,第二课堂数据298万条,通过大数据分析已印发8册《第二课堂年度白皮书》,通过团学领域大数据分析、支撑考核指标,优化了团学工作科学、标准评价,也为学校人才培养效果提供全景式描述,并服务于高等教育改革。第二课堂成绩也在发展团员、推优入党、评奖评优、推免保研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发挥试点高校范式效应,让第二课堂经验在更高平台上开花结果
校团委作为全国第二课堂试点高校多次在共青团中央做经验介绍,并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家级媒体宣传推广,有关经验被团中央采纳应用,典型做法和研究成果在省内外多所高校中推广,发表了一揽子论文成果,获批多项软著和专利,成功申报相关教学成果奖、省级教改课题和青年基金项目等。
构建媒体矩阵传播,赋能团属网络思政机制协同发展
搭建多元平台,汲取青年智慧拓展媒体矩阵
校团委立足共青团的组织化动员优势与网络化动员特色,以可视化为载体的多领域多平台媒体传播方式,注重分层分类与个性化引导,完善团属网络文明促进会和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校团委在《纽带报》、校园广播和校团委官网、微信、微博基础上,拓展B站、抖音、微信视频号、QQ空间、喜马拉雅等20个平台,讲好河工青年故事,传播网络正能量。充分发挥入选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建设单位、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示范单位(全国35家、河北省唯一)优势,校团委官微粉丝从2万升到8万,影响力提升至全国高校团委十强,长期位列河北省、天津市高校团委首位。河北工业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平台累计发布推文2774篇,阅读总量近500万。获评中青校媒全国“2022-2023年度可视化融媒体团队”“中青校媒天津可视化融媒体团队”等荣誉。
打造特色品牌,凝聚青年力量深耕思想阵地
校团委以“河你聊”工作室为阵地,运用直播课、微团课方式,开设“立志青年说”等5个模块,用“青言青语”切实提升青年思想水平。播出“五四青年”“学雷锋”“毕业季”等10次直播课、近百期微团课,观看总量450万+,评论21万条,12期作品被央视频、学习强国报道,6期作品受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等媒体转发;原创《冬奥志愿者一分钟转身》获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光明网、国际奥组委官网、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等百余家媒体6000万+报道。原创MV《燃烧的雪花》《新的起点》浏览量破10万+,受到了受到央视频、学习强国、中青网、创青春、学校共青团等百余家媒体报道。校团委撰写推报河工青年事迹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日报、学习强国等5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校团委受共青团中央通报表扬3次,《关于高校团属新媒体引领力的实证分析》等4项网络媒体研究课题获批省厅级课题,网络思政工作案例获得省级奖励3项。
面向未来,校团委将把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根本政治定位,不断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大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大局贡献度,锐意进取深化改革攻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团,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在民族复兴历史洪流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中不断提升大局贡献度,推动新时代共青团工作迈上新台阶、创造新成绩。
材料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团委 审核/王东辉 崔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