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就巡礼】国际教育机构党委: 砥砺五载齐奋进,国际合作谱新章
自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在河北工业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国际教育机构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激情奉献、分工合作、追求卓越”的大国际精神,构建“大国际”工作格局,打造了一支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干部及管理团队,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服务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间,河北工业大学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合作,在北欧设立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开创发达国家设立本科校区先河,成为全国境外办学的创新典范。以“4+0”模式与世界百强名校共建亚利桑那工业学院,打造北方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标杆,引领中外合作办学新高度。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国际交流合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党建引领,构建“大国际”工作格局
创新机制,凝聚合力。秉持“大国际、强国际、和国际”理念,学校创新性成立国际教育机构党委,统筹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亚利桑那工业学院,强化党组织在国际化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党建工作责任制,实现各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团队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同时,建立了由各学院外事主管院领导和外事秘书组成的外事工作队伍,为学校的国际化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学考核,激发活力。制定《河北工业大学二级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引导和激励二级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逐年优化,有力推动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该指标体系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国际化建设需求,设置了包括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化发展等多个维度的考核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国际教育机构党委邀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前教育参赞以及上海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专题报告、组织调研座谈和培训学习等活动,增强团队协同合作意识,为学校国际化发展凝聚更强合力。培训内容涵盖了国际合作政策解读、项目申报与管理、跨文化交流技巧等多个方面,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国际化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高峰引领,打造国际合作办学典范
河北工业大学携手世界知名高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共建亚利桑那工业学院,开设应用材料物理、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915人。学院采用全国中美合作中极难达成的“4+0”模式,实现了中美优质教育资源深度融合,成为北方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佼佼者。该模式下,学生无需出国即可享受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有机会获得两校学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亚利桑那工业学院坚持“高水平办学、高质量育人”的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科学素养、审辩思维、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学院聚焦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全面推行科教融汇、产教融合。
通过积极引进亚利桑那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进行本土化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教科教双线融合、教研科研同向同行”教学模式。
目前学院已开设暑期荣誉课程、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与国内外19家企业达成合作,聘请校内外90名优秀导师,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先后斩获国家级奖项40人次,省(市)级奖项45人次,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其中包括一名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no Energy (IF 16.8)上发表的科研成果1篇。学生申请专利12项,授权9项,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2024年,学院成功跻身中国大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50强,进一步彰显了其在中美合作办学中的新标杆地位。
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境外办学的创新者
学校与拉彭兰塔-拉赫蒂工业大学共建的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4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871人,其中国际生402人,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生占比超50%。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是我国在发达国家建立的首个本科层次海外校区,开创了境外办学新模式。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的建立,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的重要里程碑,也为我国高校在海外办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创新采用“软投入、轻资产”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芬兰LUT大学的硬件基础,以及双方师资和品牌等软件资源共同建设,降低投入和建设风险;
独创“中国、欧盟、其他国家等比”的生源模式,三类生源各占三分之一,保障了多元化生源构成;
创新“学制融合”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同时满足中芬两国的学士学位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宗旨,融合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和拉彭兰塔-拉赫蒂工业大学“Open Your Mind”办学特色,形成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工学并举,启迪心智”办学特色引领下的IMII(具有国际
视野、多语沟通能力、交叉融合思维、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理念。
五年来,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在师资建设、理念发展、育人成效、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校区选聘60人次优秀教师赴芬兰全英文授课近100门次,建立了“芬兰教学实践基地”和“中芬教师工作坊”;引入LUT大学多元过程性评价考核体系和特色教学法等教学理念,学习借鉴精细化、智能化和高自由度的管理服务模式。
全球视野下的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影响力
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创新的办学模式和显著的运行成效,更在于其在全球教育格局中的深远影响。
凭借芬兰唯一的双学位项目,校区吸引力大量优质国际学生,成功突破了招收发达国家优秀学生的瓶颈;
首届中国学生申研比例达到87.37%,其中66.27%被QS世界排名前100高校录取;
校区积极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应邀面向LUT大学和当地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承办教育部“国际中文日”等重要活动和比赛,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的建设得到中芬两国政府的全力支持,芬兰教育和文化部、所在地市政府以及中芬两国使馆长期积极参与校区重大活动;校区成为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天津市科委等科技和产业管理部门沟通芬兰政府和企业的重要联系渠道。基于与芬兰LUT大学前期合作基础,学校已获批多项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创新子项目及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并据此每年可支持15名师生公派访学。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的建设,积极推动了中芬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成为中芬两国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
同时,学校教学特色和管理理念也被芬方LUT大学借鉴,将学校“工学并举”办学特色融入他们的课程教学,并据此增加了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内容的占比,新建了能动专业实验室,增设了科研奖学金。学习学校“组织化的学生服务”理念,优化学生服务管理。近年来LUT大学的QS大学排名稳步提升,从2020年的491上升到2025年的336,特别是国际学生排名提高了133位,位列芬兰第二。
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的成功实践,为我国高校“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北工大方案”。
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办学模式和运行成效得到了教育部充分肯定,获邀参与教育部境外办学相关政策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2024年把推广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办学模式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助力河北省高校建成海外校区。
省政府研究室《调研内参》(第21期)发布专题文章,高度评价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是中国高等教育积极“走出去”的生动实践,印发全省各级党政领导。
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模式得到辽宁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20余高校来校学习和借鉴,温州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更是直接赴芬兰调研考察。
学校应邀在中国国际教育年会(CACIE)、中外一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国际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和全国性大会上宣讲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办学经验和模式,引起热烈反响并推动境外办学发展。
燕山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两所河北高校参照该模式相继创办了海外校区,辽宁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高校已经着手筹建海外校区。
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成功的办学效果得到了中外重要媒体的关注与推介,形成积极的影响力效应。芬兰国家广播公司YLe(Yleisradio Oy)对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的整体情况予以报道,评价该合作项目成为芬兰唯一在本国就可以获得双学位的项目,并介绍了项目的多元文化特征、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让国际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积极作用。
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
近五年,学校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合作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率达90%。项目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等10余场国家级及省部级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得软件著作权30余项;双方教师开展深度科研合作,联合发表论文200余篇。
与德国北豪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升学率超50%,就业率超90%。项目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40余项。
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和特色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引才引智成效显著,国际合作平台不断升级
学校坚持“平台、人才、项目、机制”四位一体的引智理念,积极搭建国际合作高端平台,孵化高水平引智项目,为全球英才来校交流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五年来,学校依托各类项目和平台,全职引进外籍教师20名,柔性引进4名海外院士,国际化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同时获批河北省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11项省级以上引智项目,以及省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外国院士工作站和省级引智重点学科,1名外国专家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2名外国专家获评河北省“燕赵友谊奖”,彰显了学校引智工作的卓越成效。学校申报的河北省‘一带一路’先进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成功获批河北省国际合作基地,标志着学校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
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成果丰硕,获批数量全省第一
先后获批9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立项数位居河北省首位。由国际教育机构党委牵头,依托与亚利桑那大学和拉彭兰塔-拉赫蒂工业大学前期合作基础,成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创新子项目2项,每年全额资助10名教师赴亚利桑那大学和拉彭兰塔-拉赫蒂工业大学访学交流,为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持。
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生源结构持续优化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留学生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招生模式,建立4个海外生源基地,吸引留学生。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立项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6项,来华留学中文授课本科专业3项,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4项,留学生数量和生源质量明显提升。丰富留学生感知中国活动,增进各类途径,帮助来华留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国情。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吸引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国际合作网络不断拓展,影响力持续提升
过去五年,学校积极开拓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校际交流合作路径,精心布局,通过高层互访、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构建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与美国、澳大利亚、匈牙利、越南等10国及港澳地区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签署15项重要的合作协议与备忘录,推进联合培养、短期交流、师生互访及校企合作,师生互访频繁,国际影响力提升。
深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
通过合作机构和项目的平台特性和地缘优势,深度促进中外教育、科技和政府间交流,并在文化交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美加、澳新、芬兰等合作院校领导、师生以及政府人员上百人次来访学校,参加各类人文交流活动,增进文化理解和互鉴。
成功举办2023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在河北工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邀请来自美、芬、日、新、德、奥等国家以及国内的106位中外大学校长及教育专家齐聚雄安,以“发挥国际合作力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论坛活动得到了雄安新区管委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省外国专家局)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各位专家就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的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理念互鉴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展开探讨并形成“雄安共识”。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6家媒体予以文字报道40余篇,阅读量超过160万。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和多元文化交流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文化节
2023年,成功举办以“秉中外交流志,做文化摆渡人”为主题的首届国际文化节,邀请来自美、芬、德、新等著名高校20多位中外大学校长、院士和数千名国内外学生参加。活动覆盖亚、非、欧、北美等二十个国家,文化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展现了中外文化特色和魅力,丰富了校园国际化氛围,促进了不同文化,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理解与交流。
邀请美芬大学青年代表,探访华夏文明
为高质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以及“欧洲青少年来华交流规模翻一番”的倡议,河北工业大学先后邀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加州大学等高校师生代表24人,以及芬兰国际生13人来校交流学习,美国来访人数和高校层次均居全省首位。2024年12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10名师生参加了为期10天的“探河工华彩、访燕赵古韵、品文化中国”访学活动。
美国加州大学等多所院校的14名师生参加了为期9天的“华彩京津冀,青春文化行”来华冬令营之旅。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学术交流,青年学生深刻感受了中国精神与中华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此外,学校在2023年和2024年共选拔了21名来自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的国际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交流学习项目。项目包括中级汉语、中国概况、中华美食文化及太极等精品课程,以及在中国科技企业的实习实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底蕴,拓宽了国际视野,提升了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的国际办学影响力。这些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中美、中芬之间的文化与教育交流,也为构建中外友好合作关系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展望未来,河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机构党委将继续秉承学校“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全力推进“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汇聚全球智慧,在教育、科技、文化和国际交流等领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彰显中国风采,为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贡献力量,奋力铸就国际合作新辉煌。
材料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审核:赵颖颖 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