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大青年师生荣获多项全国、省级青年五四奖章
赓续五四薪火,青春挺膺担当!河北工业大学青年师生和团队在各类五四奖章评选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一项,省级五四奖章四项!
全国青年先锋
张德权——2025年度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
张德权担任我校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耕机电装备科研领域,成果丰硕。他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50余篇高质量论文,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引用超3000余次,连续三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在教育教学上,他坚持立德树人,指导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多项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指导研究生获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省省级“三好学生”。凭借在电工装备科研与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机电装备科研创新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
吕宏虹——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在国家重大战略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群体代表)
吕宏虹就职于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担任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京津冀环境治理研究,构建了绿色环境修复材料和低碳修复技术理论体系。她发表100余篇SCI论文,他引5000余次,8篇为ESI高被引论文,连续三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吕宏虹先后获得河北省和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荣获2项省部级奖励,并入选中国未来女科学家天津市提名。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她积极与多家企业合作,实现4项专利成果落地应用,创造超2000万经济效益。其研发的生物炭相关复合材料应用于污水处理和场地污染修复工程,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污染物去除效果,为京津冀地区环境改善与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杨国伟——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志愿者群体优秀代表)
杨国伟是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研究生。他积极响应“到基础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志愿服务领域,成绩显著。
在校期间,他参与组织“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全国劳动技能大赛”等多项大型赛事的志愿者招募管理工作,创新建设“四点半课堂”“一起云支教”等志愿服务品牌,完善“校-院”两级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帮助健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他积极投身“服务河北”的实践活动,数次组织参与学校寒暑假社会实践,获得天津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此外,他作为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到西部支教,在西部服务期间,深入教学一线,推动校地合作,创新教学内容并组建特色社团,为当地引入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红色文化宣讲、科普课程等资源,他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扎根西部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社区服务等活动,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陕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共青团河北工业大学委员会——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五四红旗团委)
共青团河北工业大学委员会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肩负着团结引领全校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职责。现有共青团员25551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达99%,构成充满活力的青年群体。以“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为工作主线,构建起“组织育人、思政育人、科创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六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创新“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中彰显担当,成为河北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标杆旗帜。
组织育人方面,校团委以全面从严治团为抓手,构建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四梁八柱”。2021年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5年蝉联河北省高校十佳团委,参编共青团中央《高校共青团改革建设工作指导手册》,成为全国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河北样本”。
思政育人方面,校团委深度融入学校“大思政”格局,打造“主题教育+意识培养+骨干培育”三位一体工程。每年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超200场,相关案例5次登上《中国共青团》杂志,2个团支部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1名学生作为全省唯一大学生代表向河北省委书记汇报,15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形成榜样示范效应。
科创育人方面,校团委致力于构建“竞赛驱动、实践导向、成果转化”全链条培育体系,形成科创育人“河工模式”。2023年承办“挑战杯”河北省赛,首创虚拟展厅线上观看量6万+,创新举措获共青团中央点赞。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实现国家金奖“零突破”,在“挑战杯”“互联网+”等顶级赛事中3次捧得国赛优胜杯,科创“金种子”在实践土壤中茁壮成长。
实践育人方面,校团委成功打造“假日+”实践育人品牌,构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帮扶”立体格局。组建1100余支实践队、6.5万师生足迹遍及京津冀,106篇调研报告被政府采纳,宣讲百场惠及10万余人。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服务,1人获党中央表彰;扎根贵州等地的研究生支教团20余项全国荣誉见证青春奉献。
文化育人方面,校团委深耕“兴工报国”校史文化,构建“节庆活动+高雅艺术+社团矩阵”文化生态圈。每年举办迎新晚会等品牌活动超400场,原创校史剧《兴工报国》网络播放量破6000万次。96个学生社团百花齐放,近20个社团获评“全国活力社团”,让校园成为浸润人文精神的“大课堂”。
网络育人方面,校团委抢占新媒体阵地制高点,打造“20平台+百万粉丝”传播矩阵。“河北工业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十,原创MV《燃烧的雪花》获国际奥组委官网转载,《冬奥志愿者一分钟转身》报道量破6000万。“河你聊”直播课获450万次观看,21万条评论见证青年思想共鸣,12期节目登上学习强国、央视频,成为团属新媒体“破圈”典范。
创新“第二课堂+”方面,打通培养全链条,赋能成长加速度。作为全国第二课堂试点高校,首创“Y模块4学分”毕业硬指标,8册《年度白皮书》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数据支撑,相关经验在共青团中央多次推介,成为可复制的“河工方案”。
从渤海之滨到雄安大地,从实验室到冬奥会场,河工共青团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未来,校团委将继续以“六个育人”为支点,锚定“全国一流、河北引领”目标,续写团结引领青年永远跟党走的青春篇章。
河北工业大学先进激光技术研究中心团队——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科技创新团队)
河北工业大学先进激光技术研究中心团队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61.5%。团队聚焦国家高端激光装备“卡脖子”难题,开展前沿科学研究。近五年承担众多国家级和国防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等,各类科研项目总计110余项。发表200余篇SCI/EI论文,授权20余项发明专利,荣获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各1项,为我国激光技术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在河北激光技术科研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编辑/李若彤 王盛聪 审核/王东辉 崔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