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润心启智、以创新实践育人——记河北工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外国语学院石梅芳教授
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河北工业大学特推出“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专栏聚焦优秀教师践行“勤慎公忠”校训的生动实践,展现其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先进事迹与精神风貌,以典型示范引领,激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教育是点燃火种,科研是破解难题,唯有将二者相融,方能为国家培育栋梁,为行业攻克难关。
三尺讲台是我最热爱的舞台,但我深知为师之道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引导学生走向未来,登上他们自己的舞台。
——题记
石梅芳,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带头人。在十四年的执教生涯中,石梅芳专注于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与翻译工作,以学者之赤诚、师者之仁心,将智慧与热忱倾注于三尺讲台与科研沃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温暖的育人情怀滋养每一位学子的成长。其在教学科研领域的贡献赢得学生的敬仰、同行的推崇、社会的赞誉,先后荣获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高校第五届外国文学教学科研成果奖、河北省翻译学会翻译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组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勤慎公忠”润心启智
石梅芳教授不但在学术上孜孜以求,实现了外国语学院教育部哲学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零的突破,更以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与文化的殿堂,真正贯彻教学相长、教研相长。她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通过经典文本的剖析,她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在她看来,文学教育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在思考中成长。她始终秉持“启智润心”的教学理念,将文学的力量融入学生的生命成长之中,以师者初心点亮学生的未来。在石梅芳教授的课堂上,文学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温度与生命力的源泉。她坚持“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更注重其人格养成与情感发展。她以春风化雨般的教学风格,营造出平等、包容、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成长力量。
从教十四年来,石梅芳先后教授过二十余门课程,指导了四十余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她还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西方文化入门、英美文学经典导读、学术英语、大学英语等课程,均赢得学生广泛赞誉,2012-2015连续四次、2018-2024连续七次获得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2023年入选河北工业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十佳,2024年、2025年获得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她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典籍英译》于2021年、2023年两次入选河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精品案例库建设项目;《人文社科翻译案例》于2022年获评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获得省级示范团队荣誉称号。她以勤勉严谨的治学态度、慎思明辨的专业精神、公平包容的教育理念和忠于育人的师者初心,生动诠释了“勤慎公忠”的深刻内涵,真正实现了以文学之光点亮学生未来之路的教育使命。
“工学并举”实践育人
石梅芳始终坚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不断拓展实践育人路径,助力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2014年,她倡导成立了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莎士比亚戏剧社,并担任首位指导教师,引导本科生将书本上的文学知识转化为英文戏剧改编和表演实践,同时指导学生依托戏剧社的创新实践,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0年来戏剧社代代传承,已将多部经典莎剧搬上舞台。这一教学实践成果获得省级教改项目立项资助,成为外国语学院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亮点。
作为专业课教师,石梅芳致力于将知识传授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引领学生走上创新实践之路。2015年她组建本科生创新导师团队,积极探索本科生创新训练培育机制,先后指导完成省级、国家级大创项目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00余项。其中,2019年与团队教师联合指导英语专业本科生获得了“挑战杯”河北省特等奖、全国三等奖的重大突破。2020年指导本科生立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培育了一支优秀的社会实践团队,2022年该团队事迹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作为本科生创新拔尖人才导师和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度“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2项,2024年度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2015年以来,石梅芳已培养6届,共21位研究生顺利毕业,在读期间口笔译实践成果量达千余万字,多位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十佳学术之星、十佳大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石梅芳教授以文学润心启智,以创新实践育人,用师者情怀与学术坚守,诠释了新时代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是学生学术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们心灵成长的守护者,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教育人生。
编辑/马婕
审核/刘熙媛 王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