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工 | 勇夺全国一等奖3项!河北工大教师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表现卓越”
8月19日,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圆满落幕。河北工业大学的3支参赛团队表现卓越,凭借出色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赛场表现,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创造了学校在此项国家级赛事中的最佳战绩。
苑帅民获基础课程正高组一等奖
王坤获课程思政正高组一等奖
白振旭获产教融合地方组一等奖
河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学会领导与参赛选手合影
据统计,河北工业大学是获本届大赛一等奖数量最多的三所高校之一;也是连续三次在此项国家级赛事中获得一等奖的高校。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是目前国内高校教学领域规格最高、参与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赛事之一。本届大赛全国共设立32个赛区,涉及14个学科门类,1308所高校的127064名教师参加校赛,34160名教师参加省赛,最终588门课程的2253位教师(含团队教师)参加本次全国赛。经专家评审,88个教师(团队)获一等奖,205个教师(团队)获二等奖,295个教师(团队)获三等奖。
此项赛事自5月份省赛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本科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全程精心组织,先后邀请了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等10余位校内外专家对参赛团队进行每周一次的一对一、多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参赛团队梳理教学创新设计、凝练教学创新思路、打磨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模拟创新汇报现场等。
专家团队给参赛选手做赛前指导
专家辅导团队与参赛选手赛后合影
苑帅民教授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辩证法多维度解构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规律的能力,促其与先贤共鸣,践行“兴工报国”担当。课程针对教学中历史发展规律认知难、代际思想情感认同难、红心铸魂笃志践行难等真实问题,秉持“讲史融工”理念,形成“理-实-虚-情-践”史工融合沉浸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显示,目标达成度、学生满意度与获得感显著提升,学生善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将“兴工报国”志向书写于祖国大地。教师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王坤教授主讲的《传热学》课程聚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存在的“针对复杂传热规律的知识体系建构难”“应对能源技术变革的应用能力迁移难”“面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报国使命共情难”等真实问题,以“哲思赋能,使命驱动”为理念,提出了“基于多元身份建构”的创新思路。依据身份建构理论,设定了“复杂知识的探究者”“真实项目的参与者”“能源事业的见证者”等目标身份。基于身份特征分析和身份建构方法,搭建形成了以解决课程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在该体系下,通过多域关联的教学内容重构、多维融合的教学资源建设、身份建构驱动的思政融入方法、多元身份协同的教学模式等具体创新举措,引导学生以多元身份深度参与学习活动,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双重驱动,最终达成“知识-能力-价值”的三维协同提升。
白振旭教授主讲的《激光原理》课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知行融合体验难、高阶实践创新难、协同育人培养难”等问题,构建了以“多元主体协同”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课程秉承共商、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理念,整合激光产业链优质资源,联合“政、校、行、企、研”共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打造了学科交叉、国际化、产业化深度融合的教学平台。形成了稳定高效的产教融合协同机制,并通过“协同化、需求化、适应化、场景化、泛在化”育人路径,实现了卓越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的双向赋能。
全国一等奖获奖教师赛后合影
赛后,三位参赛教师和指导专家回顾了备赛、参赛历程和收获。
苑帅民满怀感激地说:“这些年来,我在教学竞赛中经历过成功,也遭遇过低谷,但始终渴望突破自我、实现价值。在专家团队悉心指导下,我重新梳理教学创新思路,坚持完成高强度的磨课训练。尽管过程曲折,时有迷茫,但我没有放弃。最终走到了今天,心情却更多是一种释然。45岁,仍觉教学之路正长,愿意继续迎接挑战、享受讲台。在河北工大坚实平台和团队共同支持下,我将坚定不移地走在教学创新道路上,为河北工业大学的教学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
王坤动容地表示:“参加教创赛是一个突破自我、主动革新的过程,是一个全情投入、系统学习的过程。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虽然‘痛苦煎熬’,却收获满满。最大的收获便是对教学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更深的热爱。由衷感谢专家导师团的指导,感谢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未来,我将进一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持续推进教学创新,更好地支撑学校的一流人才培养。”
白振旭感慨道:“备赛过程是一段教学理念蜕变与能力升华的旅程,让我对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形成了系统化的思路与实践路径。未来,我将继续深入践行“以赛促教、以产促教、以研促教”,推动产教融合不断走向更高层次、更具温度,激发学生在快速变化的知识前沿中保持持久的创新活力,为光电信息产业输送更多卓越人才。”
教创赛专家王宝珠教授有感:“大奖背后是汗水,是付出,更是觉醒与蜕变。2025的夏天是令人难忘的,煎熬的,也是充满喜悦与快乐的,回想教创赛冲刺培训一路走来,专家组与参赛队伍进行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与交锋,经过一点一滴的课程教学创新的打磨与演练,使得这些年轻的队伍,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蜕变与质变,实现每一门课在不同的赛道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他们又都是彰显工学并举特色、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典范。三门课程参赛均获国赛一等奖,史无前例。为此专家组兴奋不已,所有的汗水、烧脑、甚至彻夜不眠都是值得的。”
近年来,河北工业大学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方向,深入推进智慧化教学环境建设,持续升级智慧教学平台,搭建课程思政“一库两平台”和多类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突破传统课堂的边界,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卓越教师构建全周期教师培养体系,实施名师领航行动,聚焦AI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等专题,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推进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地课堂。目前,学校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省级93门;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8门、省级新工科项目式课程4门;上线国际MOOC平台课程5门,出海印尼课程2门。
学校以教学创新大赛、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等教学比赛为契机,组建以课程建设专家组组长王宝珠教授、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刘丽冰教授为组长的备赛研习专家团队,构建“全员专项培训+骨干教师深度研修+参赛选手精粹培育”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在备赛过程中,专家团队通过文件解读、个性化指导、团队协作辅导、实战演练等环节,紧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从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境创设、教学评价改革以及现场汇报展示等多个维度精细打磨。专家们帮助参赛选手梳理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将教学痛点问题、创新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深度凝练与提升,有效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参赛团队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将持续聚焦教育教学创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研”,全力推进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文图/杨占昌 单位审核/张小俊、耿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