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德育事业 践行初心使命——2025年度河北工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剑锋
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河北工业大学特推出“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专栏聚焦优秀教师践行“勤慎公忠”校训的生动实践,展现其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先进事迹与精神风貌,以典型示范引领,激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何以为师,追求科学之真,倡导道德之善,培育情感之美。
—— 题记
韩剑锋,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执教三十年来,坚守三尺讲台,用信仰之光点亮学生前行之路。其创新教学、治学求真、修身致善、融情育美,先后荣膺河北工业大学教学名师、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北省思政课培训专家、河北省思政课教学精品视频课特别奖、天津市优秀思政工作者、天津市红桥区宣讲专家等多项殊荣。
勤·创新教学
独创了“三三制”教学法:围绕“三大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把握“三大逻辑”(历史、理论、实践);紧扣“三大抓手”(抓整体、抓重点、抓本质),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用“三大问题”重构教学体系,突出教学的问题意识和系统观念;用“三大逻辑”深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和实践的鲜活度;用“三大抓手”把握教学核心,聚焦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准度。这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他20多年连续获得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
慎·治学求真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指导思想。因其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实践发展的曲折性、阐释阐发的多样性,使很多学生一头雾水,把握不住搞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韩剑锋教授自2007年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届硕士生中讲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必修课起,十多年如一日,从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和研究文献中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坚决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污蔑、歪曲和攻击,使学生们铸牢了信仰上的坚定。经过多年锤炼,该课程成为河北省研究生教学重点建设课程。
公·修身致善
思政课传达的是科学真理,更是正确的价值立场。韩剑锋教授始终把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作为第一要务。在思政课堂,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突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结合我校在河北赤城脱贫攻坚、服务雄安新区发展、支边支教等大量鲜活事例,引导学生把个人和集体、小我与大我统一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强烈共情和共鸣,增强了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忠·融情育美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思政课是理论课、德育课、也是美育课,思政课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通达“真善美”。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韩剑锋教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仁者爱人”的人性之美,弘扬革命文化“不怕牺牲”的崇高之美,阐释先进文化“尊重科学”的理性之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关注自我与热爱祖国结合起来,培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涵养心中有党、忠诚爱国的政治情怀。
韩剑锋教授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和坚定信仰者,也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者和优秀传播者。他虽已投身思政教育三十载,但仍旧热情满怀、英姿勃发,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中继续担当作为。
编辑/马婕 审核/刘熙媛 王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