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学并举”铸魂 以“勤慎公忠”育人—— 记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机械工程学院郭士杰教授
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河北工业大学特推出“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专栏聚焦优秀教师践行“勤慎公忠”校训的生动实践,展现其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先进事迹与精神风貌,以典型示范引领,激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教育是点燃火种的事业,教师要做照亮学生前行的那束光,既要传知识之技,更要铸精神之魂。”
——题记
郭士杰,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十载教育生涯,他始终扎根机械工程领域,以“学成报国”的赤子之心、“躬耕不辍”的师者情怀,在教学、科研、产业一线深耕不辍,用“勤慎公忠”的作风培育桃李,以“工学并举”的实践助力强国建设。其贡献赢得广泛认可,先后荣获2022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金奖等多项荣誉,研发成果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
“勤慎公忠”的坚守者 三十载育人赤子情
深耕不辍
以年均300天以上的工作强度投身教育事业,从课堂教学到实验室攻关,从企业车间到学术研讨,始终保持高强度工作状态。疫情期间线上学术讨论常至凌晨,高烧时仍坚持线上指导,出院后即刻重返实验室,用行动诠释“勤”的内涵。
治学求真
秉持对学术原创性的极致追求,深耕柔性触觉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历经五年攻坚,使产品性能超越国外同类产品,空间分辨率达2毫米、识别准确率97%,彰显严谨治学态度。在教学中,将前沿科研动态融入《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用实例诠释理论,确保知识传递的精准性与前沿性。
团队共荣
构建“需求+价值”双导向团队培养框架,建立公平的团队建设机制,帮青年教师逐字打磨项目申请书,坚持“让每个人都有课题做”,让团队成员在平等氛围中共同成长。
科技报国
放弃跨国企业橄榄枝,回国投身教育与科研,怀抱“让老人有尊严地安度晚年”信念,聚焦护理机器人等领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产业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报国使命。
“工学并举”的践行者 全链条育创新英才
攻克关键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
2015年锁定柔性触觉传感器攻关方向,前瞻性布局未来核心技术,成果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2022 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带领团队研发的仿人背抱护理机器人获全国老年福祉大赛金奖,柔性翻身床等产品转化产值超千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创新教学模式,科研反哺课堂
独创“科研反哺教学”模式,将护理机器人研发故事融入《流体传动与控制》教学,让枯燥公式变得生动易懂,连续获得本科教学优秀奖;组建“兴趣科研小组”,引导学生像解剖麻雀般分析技术瓶颈,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行业人才,传承使命担当
创建“校—企—研”协同育人平台,带领学生驻厂攻关,在衡水冀州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留下实践足迹。培养的268名毕业生中,既有攻克“卡脖子”技术的科研尖兵,也有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家,更有扎根教育的青年教师。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金奖、“互联网+”银奖等国家级奖项12项,IEEE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2项,用行动诠释“工程师的良知与担当”。
从日本RIBA机器人研发到中国“科创中国”先导技术突破,从三尺讲台到产业一线,郭士杰以“勤慎公忠”为笔,以“工学并举”为墨,书写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答卷。他播撒的创新火种,正沿着“课堂—实验室—产业”的链条持续传递,为制造强国建设奏响奋进强音。
文图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马婕 单位审核/刘熙媛 王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