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工 | 我校22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省级评优中荣获佳绩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公布2019/2020学年度河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冀教研函〔2021〕13号),我校4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8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王张颖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多光通道共轴条纹投影的三维测量技术研究》,创新性提出无色差多光通道(红、绿、蓝、红外)共轴投影三维测量方法,基于半透半反镜的分光作用完成投影系统硬件调节,利用单应性变换完成像素匹配和色差校正;同时提出了多光通道相位解算方法和对不均匀背景和调制鲁棒性强的两步相移法,解决了单次测量获取物体表面三维形貌的科学难题,为元器件三维形貌在线高精度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基于此方法的发明专利荣获2021年中国专利优秀奖和2019年天津市专利奖金奖。此外,王张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Applied Optics、Optical Review、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1项河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获2016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王张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田园的博士学位论文《锂硫电池石墨烯基正极材料的设计及其固硫机理的研究》,通过喷雾干燥工艺构建了完整的微球结构、确保长程电荷传输,同时缓解硫正极的体积膨胀,达到有效固硫的目的。随后的化学还原和快速热冲击工艺使得电极材料引入大量缺陷,既能调控电子结构,改善电子的传输能力,又可提供大量的活性位点加强化学吸附和催化转化多硫化物,创新性地开拓了一种新的设计缺陷工程和形貌调控方式。这种协同作用为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提供了保障,也为其它电化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此外,田园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论文。其中,通过隔膜改性将富硒缺位(VSe)的Sb2Se3-x/rGO复合微球首次引入到锂硫电池中,可实现高效、持久的硫的电化学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2020, 32(4), 1904876, Frontispiece, IF 30.849)。
田园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高水平期刊论文
郑文栋的博士学位论文《面向机器人的深度跨模态材质感知技术研究》,针对机器人在动态、非结构化的开放作业环境下面临着操作灵活性不足、感知与实时作业能力弱等问题,创新性地开展了面向机器人的深度跨模态材质感知技术研究。论文致力于利用跨模态学习技术提升机器人的感知与学习能力,突破了现有机器人触觉识别框架的局限,实现机器人在开放场景下的触觉感知,为机器人跨模态持续学习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郑文栋攻读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以第二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其中论文《Lifelong Visual-Tactile Cross-Modal Learning for Robotic Material Perception》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Cross-Modal Surface Material Retrieval Using Discriminant Adversarial Learning》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郑文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郭帅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弱电相互作用的ANO1通道受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以ANO1通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模拟、电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对小分子与 ANO1通道的弱电相互作用分析。郭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5篇,SCI二区论文1篇,EI论文1篇,发现了多种ANO1小分子激活剂,提出了小分子通过弱电相互作用激活ANO1通道的分子机制;筛选到ANO1通道靶向抑制剂苦参碱、 牛蒡子苷元和异丙酚,探讨了其对肺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将靶向于肺腺癌病灶的pH响应纳米粒子与ANO1通道抑制剂进行组装,制备成既靶向于肿瘤微环境又靶向于肿瘤细胞中ANO1通道的“双靶向”抗肺腺癌纳米载药系统,该方法可显著提高肺腺癌药物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此外,郭帅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河北省大学生创新资助项目1项,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郭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其中,李杨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建筑结构特点的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力学性能研究》,对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的各项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试验、有限元和理论分析研究,并实现该型组合梁在建筑工程中的首次示范应用,为双面组合作用梁在建筑结构中的未来研究和工程应用积累了大量基础性资料和实战经验。此外,李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研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主持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2篇SCI,IF分别为5.318和2.983,2篇EI,3篇CSCD),荣获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省级优秀硕士毕业生等。
李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薛赛光的硕士学位论文《有机磷水解酶基多功能集成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创新性地通过NiCo2O4、Co/C@SiO2@Ni/C两种材料,对His-tagged OpdA进行一步纯化和固定化,得到的多功能集成催化剂均可实现对有机磷化合物的准确检测,并且级联降解有机磷化合物,为高效彻底地检测和修复环境中的有机磷化合物开辟了新思路。此外,薛赛光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期刊发表SCI论文1篇,在期刊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微生物学通报共发表论文3篇,发表专利1篇,通过将含过渡金属离子的MOFs材料应用到有机磷水解酶的一步纯化固定化,降低了酶的纯化及固定化成本,同时新型材料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和较高的催化效率,可以高效应用于有机磷化合物降解。
薛赛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苏斌义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监督学习的光伏电池近红外图像缺陷分类与检测》,创新性地将空间维度与通道维度的视觉注意力机制进行语义互补关系耦合,并提出嵌入互补注意力机制的区域推荐网络,用于近红外图像中疑似光伏异常目标提取以及复杂异构背景噪声的抑制,进而为设计精准、高效的缺陷定位网络开辟了新思路。设计光伏电站无人机巡检系统,实时准确地反馈异常的GPS空间位置,保证光伏电站安全、稳定和高效的运行。此外,苏斌义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了工业信息领域顶级期刊1篇(IEEE TII, 影响因子10.21),JCR一区期刊2篇(IEEE TIM, 影响因子4.02)及国际会议1篇(ICIP, CCF C类),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研究生二等奖学金2次,河北省优秀毕业生,河北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系列性的解决了光伏电池/电站异常检测等重大挑战性问题,推动了智能制造产品质量的提升,为后续工业异常检测研究提供了依据。
苏斌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校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引导学位论文质量高线追求,多措并举保证学位授予质量。一直以来,学校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学籍管理、学位论文评阅、学术不端处理等制度,优化生源结构、合理分流淘汰、规范学位论文、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着力构建分层分类贯通融合课程体系,持续加强课程学习阶段规范化管理,对论文工作阶段开题、中期、预答辩、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进一步严格管控;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类制定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和招生资格审核指标体系,加大导师培训力度,开展导师评优评先活动,树典型、立风范、强信念;强化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院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建设研究生教育督导队伍,把关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工作;扎实推进研究生导学思政、奖助体系改革与精准资助计划,选树一批优秀导学团队和兼职辅导员,全面提升资助工作的速度、力度和温度,增强对研究生的正面导向和激励作用发挥,同时积极做好研究生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
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全力提升人才选拔质量,狠抓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和学位论文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学校国家“双一流”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文图来源: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审核: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