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韩旭在中国数字教育高峰论坛作主题演讲:夯实数字化教育新基建 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
11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会承办的2022中国数字教育高峰论坛采取线上方式举办。校党委书记韩旭以《夯实数字化教育新基建 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为题作主题演讲。
该论坛以“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题,结合宏观政策和行业变化,分享教育思想、总结教育成果、发布研究报告、预测未来趋势,促进教育行业进行有效创新,就智慧育人发展进行研讨和交流。
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河北省教育厅原党组书记刘教民参加会议并致辞。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等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上,韩旭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办学特色,并详细介绍了我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果。他指出,学校通过数字化助力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升级多媒体平台,实现了教室多媒体设备多元化和全覆盖;积极引入互联网平台,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超星泛雅平台、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积极合作,引导教师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搭建多类型虚仿平台,完成思政课程虚拟仿真实践中心建设,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探索了实践教学数字化新方式;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37门;加强课程建设力度,发展慕课与数字化课程,已建设数字化课程200余门。
学校把握数字化变革先机,引领新发展,提出并探索了“校内新三基训练、校外多点实战、内外多维融合”的数字化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校内“新三基”训练,强调数字化产品基本设计能力、智能化加工装备基本操作能力和“创意-设计-加工-装配-联调”五位一体式基本贯通能力,将数字化变革贯穿于培养全过程。校外多点实践模式,主要是通过实施“千生百县”活动,开启“学生先导+教师后援”训练模式,锻炼学生沟通、发现及梳理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内外多维融合,组建跨专业学生协作团队、校企多导师联合指导团队,推进带薪联合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综合工程胜任能力。
学校构建了“校内厚基础强能力课程学习+校外多场景多领域实践”的双循环培养模式,一是建设多样化教学资源,保障校内厚基础强能力课程学习,助力创新人才培养;二是搭建多类型教学平台,推动校外多场景多领域实践,拓宽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通过用好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立体化课程资源,上线我省首批国际化平台课程5门;建设产教融合教育基地,形成工程与创新协同育人网络;通过实施“千生百县”活动,建立工程问题案例库,培养学生发现工程问题能力;构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三层递进式培养模式;实施匠心班、创客实验室、拔尖生计划等,强化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与欧洲20所高校共建合作开放创新实验室,形成学生、教师、工程师和国内外创新领域专家“四位一体”的创新训练模式。
韩旭指出,学校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加快网络学习空间和教学平台建设,持续加强多类型智慧互动型教室建设与改造,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平台等,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文/闫涵 审核/刘丽梅 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