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在“河北骄傲”专栏对我校进行报道
3月11日,河北日报在河北骄傲专栏以“百十厚史书华彩世纪新航挂云帆——砥砺前行的河北工业大学”为题介绍我校发展情况,全文如下:
百十厚史书华彩 世纪新航挂云帆——— 砥砺前行的河北工业大学
1903年3月,河北工业大学前身——— 全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学校——— 北洋工艺学堂正式创办。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经过了数度合合分分,今日的河北工业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省属骨干大学。
全国唯一 百年荣耀
几经更名与扩建之后,1929年5月学校奉令升格为学院,定名为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同年,首任院长魏元光在为《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校友录》所写的序中指出,学校在当时是“全国唯一之工业学院,可享荣于海内也乎”。并在1930年9月15日河北省立工业学院纪念周会上讲:“工业学院的名字,在全国只有一个。就以前成立的经过,到现在已有30年的历史,在国内工业界的影响,有如朝日东升,渐渐大放光明。”
在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河北工业大学始终秉承“勇毅专精,勤慎公忠”的精神,励精图治,迭逢艰难而从未却步,开拓进取,历经险阻犹始终向前,历经沧桑,不忘教育之本;百折不挠,秉持育人初衷,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和学风,具有“工学并举”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特色,先后为社会培养了近20万名志士才俊,我国现代工人运动先驱黄爱、陕西渭华起义领导人之一卢绍亭、抗日英雄洪麟阁、捐躯殉国并由毛主席亲书挽联的教授杨十三、冀东暴动领导人赵观民,以及教育家魏元光,中国汽车、内燃机专家潘承孝,核工业专家、学部委员姜圣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柯俊等均为在学校不同时期工作和学习的杰出校友代表。
工学并举 特色立校
学堂创办之初,首任总办周学熙就提出“学堂为人才根本,工艺为民生至计,二者固宜并重,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实业教育思想,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校办工厂。1929年,时任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首任院长的魏元光提出“手脑并用,造就实用人才”,以期使学生“既习其理又习其器”,扭转“学生在校只读书本,失之以空”的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了“教育与工业相助相长”的办学思路。
一百多年来,河北工大也一直高擎“工学并举”的特色旗帜,使之薪火相传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现在学校将其当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单一内涵扩充为“工程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多层次建构,从而丰富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了办学水平。
多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使学科专业基本覆盖河北省主导产业。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2个,其中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13名省级教学名师;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单位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5个省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40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为学生学业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屡获殊荣。
近年来,学校的就业率一直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率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近三年的就业率分别为98.88%、93.42%、92.30%,每年的考研升学率达到近30%。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学校毕业生社会评价好,用人单位一致评价:毕业生适应快,工作扎实,留得住、用得上、后劲足。正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卓有成效的就业工作,吸引了众多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先后有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晶澳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可口可乐有限公司、天津创举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河北安联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累计金额五百余万元。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不断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启动“精英培养计划”和“英才培养计划”,开展本硕、硕博、本硕博连续培养,鼓励优秀本科生提前参与科学研究。截至目前,学校已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目前已有25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和E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
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引进了一批包括“洪堡学者”在内的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学术骨干,培养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20余人;新增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和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学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新增“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建设项目19项、省级建设项目9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先后两次评为优秀;继续教育工作在河北省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检查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组建了“国际教育学院”。取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办学项目20个,合作培养范围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已培养毕业生60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330余人。主办或承办了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邀请了近百名国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选派了一百多名学术骨干到国外研修。
世纪工程 鼎力续航
自1996年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争取到河北省唯一一个“211工程”建设大学资格之后,河北工业大学圆满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建设项目并顺利通过了验收,学校的办学实力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许多优势学科都在这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学校先后与173个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曹妃甸工业区联合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曹妃甸循环经济与新能源发展研究院”,与20余家央企进行了科技与人才合作,半导体材料、海洋化工、化工分离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等技术领域,已经成为省内外相关企业的主要技术依托。一些与这些学科相关的工业行业也成为了“世界最大”、“亚洲最大”、“全国第一”。
学校现拥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及“河北省电磁场与电器可靠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京津冀发展研究基地”等17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河北工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10年10月被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认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并于2013年年初通过世界科技园协会审核批准,成为世界科技园协会正式会员;电机与电器学科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学科学术带头人陆俭国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科学技术省长特别奖,并于2008年获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刘玉岭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02重大专项项目———“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平坦化工艺与材料”,一期获国家资助3265万元,实现了地方高校主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突破。该项目已于2012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总体验收,评定成绩为优秀;依托该专项已建成年产6000吨的全自动中试生产线,利用该产品加工的衬底片成为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专用集成电路唯一最可靠衬底;檀润华教授率领的“技术创新方法推广与应用团队”2011年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并且创立了学校首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建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水资源利用系列实验室和国内首个海水综合利用中试线,“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钾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在曹妃甸、渤海新区等实现产业化,为保障我省海水淡化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钾肥、锂、水等战略资源短缺问题;以袁俊生教授为带头人的“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技术学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技术及其相关的多项专利技术成功在宁晋县产业化,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太阳能生产基地,2011年该技术的发明人任丙彦教授获得了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学校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参加的“恶臭自动在线监测预警仪器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2012年经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国拨经费2000万元。这也是河北省高校中唯一获科技部立项的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项目。该项目对于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重大装备研发水平,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应用起到示范化作用;“新型立体传质塔板技术CTST系列塔板技术”在国内29个省市的大中型企业应用,应用的塔设备已经超过3000座。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该成果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发明人李春利教授获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以唐成春教授为联系人的科技部973前期专项项目“新型材料性能与制备技术研究”获得资助经费886万元,成为河北省内领衔组织科技部973前期专项项目的第一人;张明路教授带领的“特殊环境下服役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团队2012年进入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
这一个个强势学科,推动了河北工大整体办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学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教学团队、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实现重大突破。
高瞻远瞩 再竞风流
河北工业大学诞生在多灾多难的旧中国,亲历了“站起来”的新中国,见证了“富起来”的新时代,走在了“强起来”的新世纪。今年适逢学校110周年华诞,学校又迎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学校也制定了更高的目标:确保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有重要影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因为有了百十年积淀的优良传统和一代代工大人传承下来的果敢作风,建成高水平大学指日可待,学校也必将为河北省、天津市乃至国家的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链接地址: http://epaper.hebnews.cn/2013/0311/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