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为党育人 铸魂引路为国育才|电气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风采展|#非凡十年•河工发展#河工网络接力①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河北工业大学17个教学机构党委将继续开展互动接力活动,用可知可感可信的成就展示,讲好工大故事,传播工大声音,呈递工大正能量。
即日起推出“非凡十年·河工发展”第二阶段的接龙展示,深入挖掘学校先锋模范、战斗堡垒及思想引领的典型事迹,分享学校党建特色工作,共同感受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体会学校铸魂育人的担当与信念。
今天率先分享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学中心支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崔春翔老师的先进事迹,一同感受育人路上的“引路·铸魂·担当”。
电气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教学中心支部
党建促发展 引领新突破
电工电子教学中心党支部秉承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继承创新,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的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引导教师党员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表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党员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学术道德、严守纪律底线,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学中心支部每年对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以激励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形成优良党风、校风、学风作出贡献。
凝聚师生,发挥新时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电工电子教学中心支部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将思想引领、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教学、科研、指导学生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电工电子教学中心支部承担着电气、信息、机械、化工等30多个工科专业的电工电子类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其中4门课程全部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电路理论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2002年首批河北省精品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于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工程电磁场》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2011年转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电路理论基础》于2020年获得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于2019年获批首批天津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工程电磁场》于2018年河北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工程电磁场》于2021年申报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于2021年申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传承“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秉承“科教融合”的理念,电工电子教学中心支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积极探索,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更新教学理念,探讨教学改革。在课程内容上,将科技前沿、工程实例、科研项目中涉及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内容凝练成多项教学工程案例有机融入教学,大大提升了课程内容前沿性与先进性;在教育方式上,坚持“科研反哺,以赛促学”,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授课工具上,将“雨课堂”和“雷实验”智慧型教学工具应用到课堂,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及信息化智慧型教学紧密结合,进行网络信息化教学探索及“翻转课堂”实践,全方位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在思政教育上,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融入到课程内容,做到“教育一体、知思融合、内在驱动”。
经过持续地探索与实践,电工电子教学中心党支部指导学生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实现学校在该赛事中银奖“零”的突破。获2021年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第八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7人次教师获得省级人才称号,参加国家级新工科项目、主持省级、校级教研项目2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现代磁性测试技术》于2021年被评为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基于雷实验平台开发的电路理论基础实验与课件,获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优秀电子教材称号,并在全国推广,起到了先锋模范和引领示范的作用。
电工电子教学中心党支部坚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支部党员、单位教师论文选题、科研立项等工作中去,引领师生遵循中国特色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评价办法,并取得了优越的成绩,王志华获得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9年翁玲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学院学科与学位点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服务师生,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联系作用
在师生服务工作中,电工电子教学中心支部为全面地服务师生,搭建并完善了多种形式的服务机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提高党支部的服务水平。搭建交流平台,丰富服务载体,及时了解、听取、回应师生意见和诉求,增强了师生归属感和获得感;提供“谈心谈话”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以确定正确的解决方法;完善走访慰问制度,体现党组织的温暖;构建结对帮扶制度,对困难党员和群众开展互助活动,提高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电工电子教学中心党支部不断学习,以提高疫情防控的工作效率。在理论学习上,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防控知识学习上,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体平台资料,通过视频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学习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各项精神以及疫情防控知识;在志愿服务上,以“党员亮身份,支部亮旗帜”为要求,积极参加学校防疫服务工作;在发展群众联系上,以“齐动员,共战疫,备战在线教学”为活动引导,协助学校与学院老师们熟悉网上建课、教学资源使用、远程授课等必要的操作方法,完成课程的录制工作。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随着教育部“双减”政策、天津市《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的出台,电工电子教学中心党支部积极响应市教委号召,进行中小学科普工作,形成大学与中小学协同配合的新局面。11月2日,张雪辉老师走进万全小学,在“电的知识”讲授上,张老师为小学生们介绍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分组指导学生使用万用表测量基本电量,搭接简单电路;在安全常识的介绍上,张老师嘱咐小学生们注意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在师生互动上,小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并不断地响应,表现出对“电的知识”课程的学习的渴望与热情。本次科普活动开启了同学们对“电的知识”的兴趣之门,受到了万全小学师生的好评。
电工电子教学中心党支部将对照基层支部七项基本职责要求,按照党章抓党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强化“支部+”党建工作模式,突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突出党员的政治要求,提升支部组织效能;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及辐射作用,着力发挥电工电子教学中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的示范作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崔春翔老师事迹
铸魂育人,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崔春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8年8月-2016年3月历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及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2020年10月获国际先进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奖,2015年被评为河北省第二批“巨人计划”创新团队领军人才,2020年2月被评为2019年度河北省杰出专业人才,2015年11月被评为天津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学术带头人,2018年10月评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2018年12月,评为河北工业大学“双献之星”。他领导的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连续三次评估为省优秀重点实验室。
砥砺奋斗,运斤成风。在科研项目上,崔春翔教授一直从事原位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性能铝合金、先进钢铁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点项目36项。在本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90余篇, SCl及EI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已获授权发明专利6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其中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铜奖1项。
教书育人,循循善诱。作为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崔春翔教授始终秉承诚信、规则、平等原则与学生相处,教书育人是他教师生涯的主要任务,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为目标。崔春翔教授现年64岁,77年参加高考、78年春上大学,82年春天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整整40年。在课程优化上,近五年来,崔春翔老师在做好繁重的科研任务的同时,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主讲了生物材料及进展导航课程、材料现代测试方法及最新进展、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表面与界面、金属基复合材料等课程。获校研究生课堂教学优秀奖2次(2015、2017)。同时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持开展了《材料合成与制备》研究生省级示范课程河北省研究生教改重点项目,为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学科做了有益工作。
育德树人,递薪传火。崔春翔教授自1998年作为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以来,已指导出站的博士后11名、毕业博士研究生2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毕业硕士研究生107名及大量本科生。其中,有3名博士生获河北省优秀博士论文、4名硕士生获河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其中有3名省级优博、5名省级优硕。崔教授的学子遍布在各种领域中为国家发展贡献着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有在任教清华大学的申玉田老师、上海交通大学的王奎老师、中科院物理所的张颖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所冉军学研究员、Inter公司高管梁志梅以及我校的孙继兵教授等行业骨干人才,也有在上海商飞、沈飞、上海浦东造船、东方汽轮、天津大火箭、宝钢、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等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中就职的中青年力量。
崔春翔教授坚持“铸魂育人”原则,作为河北工业大学元光学者特聘岗B教授、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表示今后将继续在教学、科研、育人方面发挥余热,致力“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材料来源:电气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审核: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