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活动 让党史育人润物无声
4月15日出版的《河北工业大学报》第3版刊登通讯《多彩活动 让党史育人润物无声》,报道我校创新形式,使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多姿多彩的育人大讲堂: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是1936年8月2日,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这份记录在日军审讯档案里的家书,直到1957年才传到赵一曼儿子那里。在高京平老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烈士家书、弘革命精神”翻转课堂上,当这封迟到整整21年的家书被同学们朗读出来时,在场的很多人不禁润湿了眼眶。
这一活动只是学校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校党委宣讲团深入各学院、探寻300名河北英烈足迹 、创新思政课程、京津冀三地工大同上一节“云端”党史课……党史学习教育已成为多姿多彩的育人大讲堂。
党委宣讲团深入各个学院
学校组建成立校党委宣讲团,由学校全体党员校领导组成,深入各个学院开展党史宣传教育。
在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校党委书记李强以“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开篇,紧密围绕宣讲主题,从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要求、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方法、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六个重点等四个方面深入浅出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的核心内容,深刻阐释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电气工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韩旭结合建党百年历史,深入阐述了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学习教育总要求;论述了我党历史发展上的“三个伟大飞跃”,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同时认真梳理了党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从百年党史中坚定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办学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朗读烈士家书 感悟忘我精神
在“读烈士家书、弘革命精神”翻转课堂上,同学们首先分组展示了王尔琢、左权、赵一曼、 谢晋元、侯文理等烈士的生平,随后朗读了烈士们写给家人的书信。这些家书情真意切,蕴藏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既反映了烈士对父母深情、对爱人的眷恋、对子女的嘱托,更展现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仰和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日语201班的同学在自己的心得体会中写道,通过朗读烈士家书,我们感悟着他们无私忘我为“大家”、为革命的献身精神。但家书家书,字字句句流露的情感,是为父母、为妻友、为子女,是为“小家”而作。那“普通人会有”的情感令我们触动心底,让我们凝思,原来那埋藏在泛黄纸墨中的烈士形象,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那些大无畏的英雄,也是时代洪流中挺身而出的凡人。使他们选择献身,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的,正是那种红色精神。换句话说,正是红色精神指引的大我梦想,与私情纠葛的小我愿望交织综错,才谱写了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
高京平老师认为,朗读烈士家书沉浸式的教学,让学生深入到烈士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与烈士产生了强烈的跨时空的共鸣,似乎在与先烈们进行灵魂的交流,切身体会到了烈士们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不惜牺牲家庭甚至生命的高尚情操。共情式的教学,学生感到收获颇多,身心都受到了洗礼。
探寻300名河北英烈足迹
探寻英烈的足迹,并不如想象中容易。当把自己录制的英烈事迹音频二维码郑重地贴在了“铭英魂浩气 缅先烈赤诚”展览抗日英烈孙永勤事迹的旁边时,思想政治教育182班的林蕊琪长长舒了口气,为了整理这位英烈的事迹,她寒假期间三次赶赴河北省兴隆县。
以实践助推党史学习,用讲述唤醒亲身感受。今年寒假,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铭英魂浩气 缅先烈赤诚”学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们依托民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先后公布的三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目录,以及河北英烈纪念园、河北党史网、抗日战争纪念网、各地地方志等资料,探寻河北地区革命英烈事迹,深入调研河北籍及牺牲在河北地区的300余名烈士的人物生平和英勇事迹。依托这些实践成果,学生们自主制作了”铭英魂浩气 缅先烈赤诚—河北著名抗日英烈事迹展",一期展览重点展出孙永勤、佟麟阁、张诚德等百余名早期革命战士的生平事迹,于3月23日正式启动。在展板上,除了刊登每名烈士的图片和简单生平,扫描链接的二维码,可以听到学生们录制的每位烈士的详细语音介绍。
政教191班的赵柏滢说,在参与制作展板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搜集个人信息时,很多烈士都查不到相关资料,有时还会出现许多网站信息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再去结合第三方,去更多网站核实真实性。还有一部分烈士的照片至今仍是未知的,只有名字留存,不能完整展示出来,这给了我极大触动。多少烈士为国家民族命运前仆后继献出生命,却未能留下供我们缅怀的事迹生平。正是这千千万万无名烈士,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和平生活。
政教201班的孙成浩是展览的宣讲成员,初次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同学讲解的时候,他既紧张又激动。当看到参观的同学那专注而敬畏的神情时,他不禁说到“在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本次展览的教育意义所在。于我而言,既是宣讲者,又是学习者,讲解的同时也深受熏陶,有了满满的收获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孙琳琼说,“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河北牺牲的抗日英烈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杰出校友,他们的故事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足迹。让青年学生自主挖掘、整理和讲述英烈的故事,有助于以小切口呈现大历史、以英烈的信仰之火熔铸青年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京津冀三地工大“云端”党课进行时
4月14日下午,一节“云端”党史公开课在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同时进行,公开课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立主会场和多个分会场同步进行。京津冀三地工业大学的学生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同上一堂课,同话百年情”。在我校,设立了一个学校主会场和14个学院分会场,共计500余名学生共同观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受邀作专题报告。“ 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是新中国发展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勇拼搏的历史中最令人难忘的记忆之一。” 陈善广教授阐明了载人航天的概念与意义,回顾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计划与成就,详述了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及应用,并展望了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的挑战与发展。
“兴工报国”是工业大学共同的办学理想,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正契合了这一理想,三所学校的师生再次对它的含义加深了自己的理解。
自编自改剧本 党史话剧值得期待
电视剧《觉醒的年代》中李大钊初遇陈独秀时的争论场景、河北著名抗日英烈杨十三、孙永勤、佟麟阁等人的故事,被河北工业大学的同学们改写成剧本,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践课课堂上开始了排练,后续将通过小组间、班级之间的竞赛,推出10支最优队伍,为全体师生呈现一台精彩的党史话剧联展。与往年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展示交流有所不同,课程组通过与天津市儿童艺术剧院合作,推进百年党史主题话剧表演进思政课堂,将其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的重要实践方式。国家级演员张丽娜等多位表演老师来到学校,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历史资料转化为台词剧本,逐句指导学生朗读台词与展示表演。
“我和杜浩然在讲台上试读我们的剧本《杨十三》的时候很紧张,放不开。老师不但鼓励我们,还逐句指导我们演绎台词、表达情绪,读着读着,我好像真的身历其境了,对那段历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能源194班王亦康谈到感受时很兴奋。“我们搜集材料、撰写剧本的过程其实有点难,但大家集智攻关,有些把握不准的细节,我们就去请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发现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能源194班杜浩然感觉编写剧本的过程很有成就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孙琳琼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党史学习教育在课程中得到更充分展示,与儿童艺术剧院的合作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以党史故事、典型人物、重大事件为线索,构思“党史话剧”,可以使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达到启迪思想的目的”。
走近“身边”的英雄
我校主校区所在的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是第一位天津籍党员安幸生烈士的故乡。依托地缘优势,清明节前夕,经济管理学院的师生来到双口镇安幸生烈士故居,与双口镇联合组织开展“践行初心和使命,百年红情学思行”党史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促进学习进一步深入,学院还组建了党员志愿讲解团,定期学习宣讲英烈事迹。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张秀军表示,河北工业大学百余年传承的红色基因给予河工学子深厚的给养,双口镇安幸生烈士的英雄故事就是在我们身边的典型事迹,红色基因的高度契合,为校地共建党员学习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党员代表张小会说,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尤为重要,青年学子应当传承红色基因,挖掘时代精神,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添砖加瓦。
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月20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校党委书记李强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为校地“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
李强回顾了学校丰富的红色资源,河北工业大学始建于1903年,在历次反帝爱国斗争中,学生校友中先后涌现出谌志笃、黄爱、卢绍亭等舍身报国的英雄人物,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东抗日大暴动重要组织者杨十三、洪麟阁、赵观民三位教授校友英勇牺牲,都是“国家抗日英烈”。学校校史馆分别于2017年、2019年被命名为河北省、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红色文化的弘扬传播方面与抗战馆相通相连。他希望双方通过携手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全校师生和社会大众搭建一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文化。
文/闫涵 审核/霍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