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法律学院举办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与协同发展高端论坛
日前,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在红桥校区举办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与协同发展高端论坛”,围绕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改革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政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孟祥群致开幕辞。他指出本次论坛以“创新实践”与“协同发展”为两大主题,主动探索以提升实践能力为导向、以协同育人为路径的研究生教育新模式,希望通过突破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校企协同机制、提升实践基地效能等关键举措,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育人体系。
院长蒋冰晶向来宾介绍了学院的实习实践情况。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秉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力与素养共育的理念,构建了“课程实践+岗位实习+项目协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近三年累计派出700余名研究生参与实习实践,开发实践课程12门,开展联合研究20余项,形成校地协同、资源共享、成果共创的良性体系。学院未来还将开发更多特色课程、持续深化双导师制、打造实践成果转化平台并拓展涉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践基地,为社会培养更多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签约与聘任仪式、代表发言
实践基地签约仪式上,学院党委书记于慧代表学院分别与中共天津市南开区委社会工作部、天津市红桥区司法局、天津市北辰区华辰学校签署合作协议。35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受聘担任学院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进一步充实了学院的育人力量。
签约仪式后,天津市红桥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坤作为签约基地代表发言,介绍了红桥区司法局在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并表示各实践基地将为学院学生提供多元实践平台,欢迎同学们到各基地参与实践锻炼。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任博芳分享了法院与高校的合作经验。她指出河北区人民法院通过师徒结对、岗位培训、案例研讨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她提到法治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还应具备思辨创新能力和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未来河北区人民法院愿与河北工业大学继续深化实习实践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参与教学改革,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天津市南开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柴毅在谈及基层治理工作时指出,面对新形势下基层治理的复杂挑战,社会工作必须以战略思维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一线实践中精准捕捉治理痛点、深入研究破题之策,并及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今后区委社会工作部将从党建引领、创新实践、理论延展、精神凝聚等四个维度与高校、理论研究机构及社会组织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司法局复议立案监督处副处长万丹江围绕行政复议工作进行发言。他指出中央已明确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定位,但当前面临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人案矛盾尖锐,一线人员负荷沉重;二是专业性研究滞后,行政复议领域学界参与度低,高校等机构的专业支持亟待加强;三是法治人才供需失衡,专业人才向实践领域的输送存在缺口。基于此,他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及高校学生参与行政复议工作,助力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法治工作队伍。
分论坛:紧扣实践需求,共商育才策略
分论坛一: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研讨
人文与法律学院院长蒋冰晶与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部主任杨飞共同召集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代表,围绕“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交流。与会者指出,当前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实践能力薄弱、职业规划模糊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与会代表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从入学阶段就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与就业方案,帮助其明确职业方向;二是构建案例导向的教学体系,依托丰富案例资源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开展多方合作实训,联合政府、企业打造专业化实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接触实务的窗口;四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增加行业通识性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分论坛二:MPA研究生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研讨
该论坛由人文与法律学院副院长闫文博、天津市司法局行政复议立案监督处副处长万丹江召集,重点探讨了“校地合作落地机制”“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等核心议题,与会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一是针对学生“为学分而实习”的功利化倾向,建议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学生对社会实践价值的认知;二是针对毕业生专业与岗位适配度低的问题,呼吁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场景中提升适应能力;三是挖掘金融行业、人工智能讲师等新兴就业方向,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学院表示将吸纳各方建议,着力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升MPA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
分论坛三: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生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研讨
人文与法律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中心主任石彦霞、河北工业大学天津附属中学书记、校长李明珠作为召集人与众多教育界人士聚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建设与多方协同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围绕整合校内资源、推动校校合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方向展开深入交流。与会者紧扣硕士点特色化发展目标,系统性探讨如何依托校内跨学科师资整合机制、基础教育合作实践平台、社会教育项目联动模式三大实施途径,为硕士点建设与学科发展梳理出兼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落地思路。
此次论坛为学校与实践单位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跨界研讨凝聚了育人共识。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动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同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培养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图片/郭晓琦 杜津 刘京璐
文字/樊田璐
终审/闫文博 李 明 李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