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金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明史、鉴今、筑梦——用历史智慧育爱国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课程目标:
河北工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纲要》课建设以实现学校1903年建校以来的“兴工报国”思想为己任,面向新时代、面向新工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课程改革,突出以下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采取“线上注重知识+线下建立体系”的方法,使学生熟悉、掌握中国近现代各个阶段的历史脉络、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的思维方式、求真的学术精神,能够掌握和运用逻辑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发展的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烈士家书、红歌会、“我和我的祖国故事会”等翻转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与近现代先进分子产生强烈共鸣,把理论的学习升华成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课程团队:
课程负责人:高京平,历史学博士,教授,美国休斯顿大学访问学者,南开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河北工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河北工业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河北工业大学课程评估核心专家组专家。天津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河北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工业大学教学名师,河北工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河北工业大学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优秀任课教师,河北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任课教师。天津市青年教师岗位竞赛文科一等奖指导教师。
课程团队:团队成员共9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博士7人,硕士2人。他们长期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敬业勤勉、成绩斐然,在国家级、天津市、河北省、河北工业大学等各种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同时积极为学校、为师生、为社会服务,服务育人、资政育人,获得河北省模范教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优秀思政工作者、河北工业大学“双献之星”等荣誉。
课程建设:
1.2009年5月,河北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
2.2017年5月,《纲要》视频课建设获得河北工业大学立项支持。
3.2017年11月,全国高校东西部联盟共享课程,面向全国2400所会员学校学生选学。
4.2018年3月,成为河北省首批精品视频开放课建设课程。
5.2019年12,河北省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6.2020年,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特色创新:
1.“寓学于史,史论结合”
线上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相结合,实现教学系统的完整性与知识要点碎片性的互为补充。课程立足在教材,保证教学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扩充,将历史过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课程基础理论有效结合。
2.“寓学于生,师生翻转”
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拓“线下+线下+实践”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实现由“教师主导课堂”到“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转变。运用线上教学优势,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时效性;线下探索混合式教学改革,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
3.“寓学于情,情理交融”
理论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由知识的学习到共情能力的增长。充分挖掘线下课堂的各类活动,尤其是朗读烈士家书、红歌会、“我和我的祖国故事会”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深入角色中感同身受,产生深厚的爱国之情,推动学生思考和追寻强国之道。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4.“寓学于查,多元考评”
考核评价的多元性与过程性相结合,实现课程从单一评价到多元化的考查。成绩测定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评价:
学生普遍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的考试成绩显著提高,优秀率达 85%以上。选课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为 96.1%。课后随机调查,100%的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情感明显提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是一门很好的课程,我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增进了对祖国近代历史的了解,提升了爱国热情。课堂由纲要视频课和线下翻转课堂组成,形式多样化。纲要视频课质量高,多位老师讲解,风格多样,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线下翻转课堂,会开展各类活动,所有学生都会参与到课堂中去。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产生了更好的课堂反响。很喜欢!
——日语202任天翔
《纲要》线上与线下教学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线上视频课也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翻转课堂的实行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同学们自身素质的提升,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积极调动同学们的参与性与活跃性,有利于开发思维,培养互帮互助的良好素质,激发同学的探索心和竞争意识,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与机会。
——日语201 郭丽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