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学习强国报道我校汪大云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基础课程一等奖
8月12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报道了我校汪大云教授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基础课程一等奖。汪大云教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展现了河北工业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卓越成就。
原文如下:
河北工业大学 汪大云
理解达认同,实践促提升
——写在第五届教创赛国赛现场之前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举办已进入第5个年头,借这个机会,我想结合所教授的《大学物理 I》 课程,从“理解”“认同”“实践 ”“提升”四个层面,简要谈谈自己对教学创新的看法。
理解:“什么是教学创新”
《大学物理 I》 课程教学创新既不是对课程教学原有状态的简单修正或提升,也不涉及对教育教学制度的重朔,它是针对本课程现有教学理念、方法、措施等进行的创新性变革。
认同:“为什么要教学创新”
作为理工科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固有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学情,很难支撑本校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课程教学上求突破、求创新是时代 发展、人才培养的历史必然。
实践:“怎样开展教学创新”
本课程创新基本按照内容、资源、模式、思政、评价等维度展开具体举措,首次提出并成功实践了“三维多域”泛在模式,模式实践体现出很强的基础课程特点和个人创新特色。
1. 与众不同的“学情”“问题”凝练-综合学情分析没有遵循“学情-教情-课情 ”惯用套路,而是从学习基础、认知环境和成长需求三个维度展开;“问题”也没有单纯地从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提练,而是结合认知理论总结出“认知习惯”“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三大矛盾,与策略分析和创新思路设计形成真强逻辑关联。
2. 首创的“OPPA”流程实施-综合自身多年混合式教学和培训的经验,形成符合本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OPPA ”教学流程。
3. 丰富详实的“学习域”构建-结合物理课程特点,系统构建了“协作式”“情 境式”“探究式”三大学习域,其创新实践教学着重于学习习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物理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基础课程与专业培养之间的贯通。
4. “三层四性”课程思政实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从“物理知识”“物理学家” 和“拓展应用”三个层面融入课程思政,体现“内在逻辑性”“课程融合性” “风格统一性”和“方法灵活性” 四大特性。
5. “三全”评价体系设计:全过程的课程评价设计,贯穿“线上学习”“课堂学 习”和“期末考核”等全部环节,囊括“视频课程学习”“分组任务”“课堂积分”和“章节测验”等全部要素。
提升:“如何持续深化教学创新”
教创赛获奖既是对我以往创新实践的肯定,又促使我对课程和教学技术有更进一步认识 。
1. 用全局观点看课程:必需将课程纳入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系统性、全局性地思考和设计教学及其创新。
2. 以发展眼光用技术:教学技术一定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 AI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提高,要主动根据课程实际和创新需要用对新技术、用好新技术。
写在最后话:教学创新永远在路上!希望高校教师们都能以教学创新大赛为契机, 锐意教法创新,努力提质增效,为国家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