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津云报道我校学子做宣传标语、疫情防控点站岗
原文如下:
【津云关注】做宣传标语、疫情防控点站岗……这些天津返乡的大学生没“闲”着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正值寒假,天津高校大学生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踊跃参加所在乡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奋力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和作为。
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在战“疫”前线
“您好,请您配合检测体温。” 清晨五时,张永萍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出入北京的北辛堡高速路口,对来往车辆上的每一名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为了数据更加准确,她要用体温枪分别对过路人员的额头和耳朵检测两遍。
作为一名志愿者,从大年初六开始,张永萍每天准时来到工作岗位,在执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手套,拿上体温检测枪进入工作状态,坚守在高速路出入口疫情防控排查的最前沿。张永萍说:“我是一名中共党员,这个时候我应该冲锋在前,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和大家并肩作战。”
张永萍
崔晗是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的一名大四的学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又是c161班的班长,崔晗从大年初二开始,就站在了老家——河北邢台的战“疫”前线。“我父母都是医生,1月27日开始,我就和父母一起挨家挨户的帮村民测量体温,宣讲防疫知识,并隔离从武汉返乡的村民。”崔晗说,当村里广播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时,自己第一个报了名,“从小耳濡目染,让我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我觉得这时候我必须上。”
崔晗工作照
“大叔,您进村有什么事情吗?”崔晗正在家乡的疫情防控点,询问一名要进村的人员。正值春节,走亲访友的村风民俗,让防疫抗疫的形势更加严峻。做宣传标语、发传单、防疫知识宣讲、疫情防抗点站岗……崔晗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寒假有点忙,“要对进出村庄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并对无关外来人员进行劝返。劝说村民带好口罩,尽量减少走动。”崔晗告诉津云新闻记者,这次志愿活动,更加坚定了自己毕业后去新疆的决心,“我已经跟学校里的老师说了,毕业后跟随学校一起去新疆喀什,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86个学生,就像是我的186个孩子
沈夷清是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从大年三十开始,沈老师就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和学生们共同面对疫情。“我负责的186个学生现在身处全国的各地,身体状况如何,有没有发热症状,家里人有没有被感染我都要了解。”沈老师说,每晚8点,收集五个班级群和一个借读生群的群内学生情况,并进行汇总,常常工作到深夜,“我们学校共有5人在湖北省,其中1名学生是我负责的。”
沈老师
据沈老师介绍,刘宇(化名)目前位于湖北省天门市张港镇螺丝滩村,这是湖北人刘宇第一次回老家,没想到就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刘宇从小和父母在浙江生活,今年过年和姨妈第一次一起回老家,刚到没几天螺丝滩村就封村了。我跟他联系的时候发现他连体温计都没有,村子封了不能出去买,村里的药店体温计都卖没了。我赶紧在天津这边给他买了一个,找了好多快递公司才寄过去。我还给他寄了10个口罩,虽然不多,但希望能帮到他。”
除了每日监测刘宇的体温,沈老师也会关心刘宇的心理状况。“我确实很担心他,这孩子挺内向的,不爱说话。我每天都给他发一长溜信息,疫情情况啊、有趣的文章啊、小笑话啊等等。我怕他心里别扭,本来就害怕这个病毒,再加上想家,心里肯定不舒服。”沈老师说,除了统计学生们的身体情况,心理疏导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好多学生跟我说,在家呆’烦’了。不能出门,不能聚会,和父母闹矛盾的孩子不在少数。”
每天关心186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沈老师却没有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我女儿三岁了,因为我平时工作就比较忙,放寒假前就答应女儿,这个寒假好好陪陪她。没想到疫情来了,每天工作就要占用我近一天的时间,还要照顾我刚做完手术的母亲,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了。”提到孩子,沈老师忍不住数次落泪,“孩子不愿意走,我就给她讲,现在有一种病毒,长得像王冠一样,周围都是刺儿,这个病毒虽然咱们看不见,但是很危险,如果被吸到身体就会生病。妈妈又负责着100多个学生,妈妈得了解他们的身体有没有被病毒侵入,你回老家照顾爷爷奶奶,等病毒过去了妈妈就去接你。他虽然小,但是都能听得懂。”沈老师哽咽着说道。(津云新闻记者 马扬洋)
新闻链接:https://www.app.tjyun.com/share/app/ve/app/newswebshares.html?newsId=037995178&needRefresh=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