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书记两会提案:关于通过增加部省合建高校来更好发挥河北省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通过增加部省共建高校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于发挥好河北省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对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对于推动河北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加快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三地功能定位,必然要求三地的高等教育率先实现协同发展。加快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水平,尽快缩小与京津高等教育的差距,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
加快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雄安新区建设规划,要通过布局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专业化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打造知识溢出效应明显的大学园区等措施,强化创新驱动,打造人才高地,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城市。河北省现有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布局匹配度较高,河北高校不仅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而且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很大。因此,需要加快提升河北省高校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加快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河北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河北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2018年,河北省GDP在全国排序由2015年的第7位下降至第9位。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河北省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19位,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21.97,低于天津市的32.14,远低于北京市的54.30。河北省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急需加快提升全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挥高校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
河北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在京津冀明显处于“低谷地带”,而且差距未见缩小。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河北省共有普通高校121所,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第7名;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量约126万人,在全国排名第8名。但从办学水平上来看,河北省高等教育却明显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状况。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8中国各地区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北京市位居第1位,天津市排在第11位,河北省排在第19位。在教育部公布的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北京市有31所,天津市有5所,河北省仅有1所(河北工业大学)。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看,北京市有A类学科188个,位列全国首位;天津市有A类学科31个,位列全国第7位;河北省有A类学科1个,位列全国第22位。从发展趋势看,如果没有特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河北省高等教育与京津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而且还可能扩大。所以,进一步加大对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018年,为进一步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国家通过部省合建方式,在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按“一省一校”原则,重点支持建设14所高校,这是一项提升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有效举措。河北省是人口大省,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仅有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所部省合建高校难以很好地满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和实现河北省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充分考虑到河北省特殊的区位和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采取为河北省增加部省共建高校等有效措施,尽快补齐河北省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短板,推动河北省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迈进,有效解决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落实,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