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燕赵先锋 梁金生: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的探路者
——记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梁金生
有人说,他是了不起的学者。潜心科研30余载,他率领团队系统研究了非金属矿物材料节能环保功能化理论、应用技术与标准化技术,是我国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研究开发的领军者。
也有人说,他是普通的大学教师。三尺讲台上诲人不倦,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目送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学术天地、社会舞台,成为行业精英、国家栋梁。
然而,不管身份如何,他概括自己只用了“党员”二字,“科技攻关、教书育人,职责虽异,但服务国家发展的初心不改、使命不变。”
他,就是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梁金生。
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
1987年,刚刚考入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梁金生,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次年,他终于如愿站在党旗前,发出铮铮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要入党?”梁金生这样问过自己。
回想初衷,他将原因归结为家庭的熏陶。打小在遵化老家长大,他常听二爷爷和二奶奶提起身边那些不畏枪林弹雨的“党员同志”。留存在记忆深处的是,党员意味着奉献和牺牲,释放着榜样力量,每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都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梁金生思考着,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又该有怎样的担当与作为?“是党员就要勇做先锋,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创先争优,力争用一流创新成果,诠释对党的科技事业的无限忠诚。”抱定了这样的决心,他开始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提出了“生态环境材料”概念,其新颖的观点,让他眼前一亮。当时,国内还鲜有人去关心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全过程对生态、环保、健康等可能产生的持续影响。
“科学研究不能只盯当下,更应着眼长远。”在梁金生看来,“创新既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勇做探路先锋,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从前人的学说中汲取精华、摒弃糟粕,经过数年孜孜研究,他渐渐形成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生态环境功能材料”。
可别小看这多出的“功能”二字。“好比一间刚装修完的房屋,根据‘生态环境材料’概念,我们只能知道哪些材料是有污染的、不利健康的,并没有解决办法。而使用‘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则可以有效帮助降低污染、有益健康。”梁金生说。
新理论已经开花结果。
长期以来,洗洁精污染、水资源浪费,已成为餐具清洁领域亟待克服的两大难题。“为此,我们经过10多年研究积累,创建了日用陶瓷表面亲水易洁抗菌功能化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先进制瓷技术、产业化生产技术、检测评价技术、标准化技术等,只需用水轻轻一冲,餐具即能光亮如新,省去了油渍洗刷烦恼和洗洁精带来的污染危害,洁净抗菌又安全。”梁金生说,去年,这项研究成果荣获2016年度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也算不辱党员使命,为所在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点滴力量。”
实实在在为社会做点事
6月下旬,记者联系采访梁金生时,他正在承德市滦平县考察当地的尾矿综合利用情况。“就想实实在在为社会做点事。”在他看来,科学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只有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得出的研究成果才更具生命力。
我省是钢铁大省、矿业大省,有的地方矿产资源采挖后,留下一些尾矿。作为堆存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除了影响生态环境,还常被看做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一旦溃坝,顷刻间就能荡平附近的村庄,极易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
“过去我们谈治理尾矿,更多的是从环保角度考虑问题,目的是想办法把尾矿处理掉,比如加工成建筑材料等予以利用。”梁金生说,但这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尾矿的资源属性,其更高的附加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怎样才能找到开启尾矿资源的“宝藏钥匙”?梁金生打算从点上先试突破。
承德地区的尾矿库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高硅铁尾矿、低硅铁尾矿和钒钛铁尾矿。从中各自选取一个尾矿库作为试点,分析研究其成分、结构、性质等基础信息,“掌握了这些数据,什么样的尾矿适合做什么,心里就大致有谱了。”
尽管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梁金生已经有了值得高兴的发现:这些尾矿资源中,含铁量较高的可生产具有远红外功能的陶瓷,既能活化水质,还能增加水中的微量元素;含有钙、镁、硅、钾、钠较多的尾矿资源,通过生产加工后,可用于调理土壤……
今年3月,河北省固废资源利用与生态发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正式启动建设。梁金生介绍,通过开发高品质标准化的工业原料,突破尾矿大规模消纳瓶颈,尾矿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将真正成为现实。
倾心尽力教书育人
直到现在,已经担任副院长多年的梁金生,每周仍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当前,高校里的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许多专业也不愿意在本科生教育上投入太多精力,导致学生在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等方面缺乏系统培养。”在梁金生看来,本科阶段是形成良好科研习惯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期。
为使学生更了解所学专业,梁金生给功能材料系的大一新生安排了一门入学必修课——“功能材料前沿讲座”,形式虽然传统,内容却极为新颖。
按他的要求,能站上这个讲台的都是院里功能材料专业的学术骨干,正教授每人2次课、4个学时,副教授每人1次课、2个学时。讲什么?就讲他们各自研究领域里最新的学术和产业前沿动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待到升入本科二年级,有意科学研究的学生可直接申请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实验怎么做、报告怎么写、论文怎么发……一个课题跟下来,心中就会有了大概思路。如今,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材料系,一多半的本科生都有了自己的“科研经历”。
“本科教育不应止步于解疑释惑,其更重要的责任,是鼓励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能力,引导他们推开科学的大门。”梁金生说。
在他主讲的“生态环境功能材料”课堂上,从学术发端到学科演进,从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到怎样让研究成果走进学界、业界的视野,再到最终实现落地转化,“这样一条线捋下来,学生未来的研究思路就会非常清晰。”
前不久,梁金生等编著的《功能材料专业教育教学实践》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该领域第一部研究教育教学的著作。“本科教育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这个‘根’必须抓牢。”梁金生表示。(记者张怀琛)
记者手记
时刻不忘共产党员身份
按照学院领导班子分工,梁金生主要分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技工作,并协管学科建设。
为提升学科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他把提高科技水平、形成特色当作材料学院的科技发展核心,迅速提高了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和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为能源环境材料高新技术产业输送人才和技术,他又依托材料学院组织创建了生态环境与信息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辟了该校能源环境材料特色功能材料学科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向。
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梁金生几乎没有了“业余时间”。
记者问:“成年累月地这么忙,不累吗?”
他回答:“我是党员,干工作更得兢兢业业、履职尽责,不能给这个身份丢人。”
诚如梁金生所言,兢兢业业、履职尽责,只因时刻不忘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用他的话说:“没什么豪言壮语,继续奋斗吧。”
新闻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