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报道我校杨乃斌、陶艳波母子事迹
2月28日,河北日报、每日新报、河北新闻网报道我校杨乃斌、陶艳波母子事迹。
《河北日报》(2015年2月28日) 02版
陪孩子河北工大求学,大爱母亲为失聪儿子当耳朵——“同桌妈妈”陶艳波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本报2月27日讯(记者赵红)“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在中央电视台今天举行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48岁的“同桌妈妈”陶艳波获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1991年,老家黑龙江的陶艳波大学毕业分配到秦皇岛北戴河一家疗养院工作,并很快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然而,1993年,一场高烧让陶艳波8个月的儿子杨乃斌因耳膜出血失去了听力。为了教会儿子说话,陶艳波毅然辞职专程跑到北京学习唇语。在陶艳波的不懈努力下,小乃斌在5岁生日时,忽然抬起头喊出一声“妈”。这更坚定了陶艳波的信心:儿子能说话,将来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工作。
因为单靠读唇语,小乃斌根本无法跟上课。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陶艳波就开始陪儿子一起在教室里上课。2011年,杨乃斌考入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如今已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他成绩优异,年年获得奖学金。而陶艳波也已给儿子当了16年“同桌”。16年来,儿子听课,她记笔记,回家以后再为儿子梳理讲解,是她的主要生活。而同时,为了贴补家用,她在校园里卖过早点,当过快递员,每天4点就要起床,一番忙碌后,再打起精神跟儿子去上课。
今年6月,杨乃斌就要大学毕业了。陶艳波说,她正在和儿子一起努力备考研究生。
《每日新报》2月28日第四版
陪子读书14年 唯愿儿子能回报社会 津城“同桌妈妈”昨晚感动中国(图)
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妈妈陶艳波辞职跟着儿子杨乃彬全程陪读,从小学到大学坚持14年。2年多前,新报相关报道感动了很多人。昨晚,在央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同桌妈妈”陶艳波与其余9人共同成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在儿子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能力。为了给孩子治病,陶艳波一家人走过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成为孩子的同桌。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四,母子二人一起学习。而乃彬也坚强地依靠辨认老师的唇语加看妈妈的笔记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一路求学中,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在河北工大,校方考虑到乃彬每天都要给人工耳蜗充电,于是给他的寝室修改电路24小时不断电。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已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陶艳波告诉记者,“大学的课堂氛围特别好,没有人因为我坐在课堂里而意外,只要想学习,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大学课堂。”陪着孩子苦读这么多年,陶艳波现在对机电专业每位老师都一清二楚,课后,她经常第一个冲上去问问题,老师们都耐心地给她解答,这样乃彬就能看得更清楚。现在,陶艳波最盼望的是孩子能有份好的工作。乃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通过基层推选,陶艳波成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并最终成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在春节前夕,他们一家三口赴北京参加了颁奖晚会的录制工作。录制前,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询问她:“陶妈妈,辛苦了这么多年,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陶艳波回答说:“不敢提要求,现在心里就一个心愿,乃彬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希望他能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在节目录制现场,陶艳波告诉主持人,“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孩子他爸爸一人打工供我俩上学,他更不容易,希望丈夫能一起上台领奖杯。”尽管奖项是颁给陶艳波一个人的,但荣誉属于这坚强的一家人。主持人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参加完颁奖晚会,陶艳波也非常感动,“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新报记者 彭未风)
河北日报:http://hbrb.hebnews.cn/html/2015-02/28/content_51470.htm
每日新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15-02/28/content_7247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