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报道我校海水提钾技术取得新进展
2013年9月18日,《中国化工报》第2版首条报道我校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袁俊生带领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闯过海水提钾技术经济难关,为解决钾资源严重短缺带来曙光。全文如下:
我率先闯过海水提钾技术经济关
沸石离子筛法为解决钾资源严重短缺带来曙光
本报讯(实习记者米然) 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钾技术的推广将为解决我国钾肥资源严重短缺带来曙光。记者9月16日从河北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袁俊生带领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闯过海水提钾技术经济难关,开发出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钾技术并成功工业化。
针对海水钾资源开发中提取效率低、能耗高、成本高等关键问题,袁俊生带领课题组进行了产学研联合攻关,在离子筛理论和复杂电解质溶液结晶理论等成果基础上,创新出沸石改性钾离子筛自主核心技术。该技术可将海水中的钾富集100倍以上,突破了海水中钾的高效富集和节能分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取系列钾肥高效节能技术(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并成功完成了海水提钾百吨级中试和万吨级工业性试验,实现了从科研成果到工业生产力的转化。采用该技术既可在沿海地区直接建厂,也可与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配套实施,或与海水制盐及纯碱工业结合。
目前,该成果已通过科技部等组织的验收和鉴定。专家组认为,沸石改性钾离子筛技术与国内外现有的钾肥生产技术相比,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等优势,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海洋和化肥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据袁俊生介绍,采用改性沸石钾离子筛核心技术建设的山东4万吨/年海水苦卤提取硫酸钾及综合利用工程已于2010年投产,同样采用这一技术建于曹妃甸工业区的世界首个5000吨/日浓海水提钾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目前也已接近尾声。据悉,该项目是以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为原料,生产氯化钾、精制盐、溴素等海洋化工产品的示范工程项目。预计到2020年,海洋钾肥的产业规模可达到300万吨,将为实现我国钾肥自给作出重大贡献。
“世界陆地钾矿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加拿大、 俄罗斯、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我国已探明的钾矿资源仅占世界的2.2%左右。 海水中的钾总储量达550万亿吨, 是全球陆地钾矿总储量的几万倍。因此,沿海国家早就将视角投向海洋资源,致力于海水提钾技术的研究,其中包括沉淀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等百余种海水提钾方法。但因海水的组成复杂并且浓度稀薄,造成高效分离提取钾肥技术难度大,特别是经济上不易过关,所以上述方法均未能实现工业化。”袁俊生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