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学习强国每周报社报道我校青年教师探索《激光原理》课程产教融合新模式
9月5日,学习强国每周报社报道我校青年教师白振旭教授带领《激光原理》课程团队探索课程产教融合新模式,荣获产教融合赛道地方高校组全国一等奖。
原文如下:
2025年8月,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圆满落幕。河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白振旭教授带领的《激光原理》课程团队,荣获产教融合赛道地方高校组全国一等奖。在这项被誉为“高校教师教学奥林匹克”的赛事中,这支由青年教师牵头组建、历经不到七年打磨的课程团队,凭借坚定的探索与持续的创新一举斩获佳绩,展现了河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中的责任担当与蓬勃力量。
课程负责人白振旭教授
河北工业大学的《激光原理》课程面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含卓越工程师班)开设。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雨雷介绍说:“依托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以及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核心专业,课程始终紧扣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
2018年底,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白振旭加入了河北工业大学,面对光电信息产业对激光技术卓越工程师的迫切需求,积极投身激光技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六年多来,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逐步实现了从校企联合到深度产教融合的跨越。“课程建设之初,我们就把‘产教融合’确立为核心定位。”白振旭回忆道。
激光产业技术迭代快、更新周期短,而高校教学场景的更新普遍长期滞后于企业实际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课程团队秉持“共商、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理念,整合激光产业链优质资源,联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与实践基地,打造了学科交叉、国际化、产业化深度融合的教学平台。目前,课程团队已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天津凯普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族天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德力光电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并依托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创新研究院等政校共建平台,畅通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的“出口”通道,有效服务区域光电产业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带领学生在合作企业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协同化、需求化、适应化、场景化、泛在化”的育人路径,课程实现了卓越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的双向赋能。多方不仅共同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校企联合编写的特色教材也成功立项;学生、教师与企业依托合作成果在创新创业类赛事中分别斩获省级金奖、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优秀企业奖。校企合作成果还获得了国家部委、中国电子学会等授予的科技奖励。同时,课程团队也在建设中锻炼出一支教学相长、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荣获共青团河北省委“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并得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为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推广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新范式。
荣获河北工业大学“我心目中的十佳好导师”
“通过教学创新大赛的检验,团队不仅形成了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思路,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白振旭表示,将继续推动《激光原理》课程产教融合不断迈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培养更多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知识前沿保持持续创新活力的卓越人才。据悉,课程团队还与企业联合开设了面向全校的“智能激光装备”微专业,注重跨学科交叉与高阶能力培养,探索以产业前沿驱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凸显了课程建设的创新性与引领性。
河北卫视电视台报道团队助力企业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入职以来,白振旭老师不仅在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一等奖,还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河北工业大教师发展中心原办公室主任杨占昌老师表示:“学校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持续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除了白振旭教授的《激光原理》课程团队外,河北工业大学在本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还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传热学》两门课程,分别在课程思政正高组和基础课程正高组荣获全国一等奖,使学校成为本届大赛一等奖获奖数量最多的三所高校之一。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张小俊表示:“学校将持续聚焦教育教学创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研’,全力推进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河北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河北工业大学)
原文链接:河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探索《激光原理》课程产教融合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