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河北教育网报道我校在大气环境低碳治理研究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原文如下:
河北工业大学团队在大气环境低碳治理研究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对大气环境的碳基污染物减排研究正在掀起一个新热点,但大气环境具有气量大、污染物浓度低等特点,而针对CO2资源化利用,更存在CO2转化目标产物选择性低、转化效率低,以及运行成本高等瓶颈问题。河北工业大学团队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本着“从基础到应用”和“从应用到基础”两个维度,开展了多学科交叉以及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参加该项目研究的河北工业大学教师团队包括:沈伯雄(能源环境)、张鲁华(化学化工)、吕宏虹(环境工程)、杨建成(能源工程)、于丰收(化学化工)等,所发表论文的第一单位均为河北工业大学。
针对大气环境中CO2转化目标产物选择性低和转化效率低的瓶颈问题,项目报道了一种由氮掺杂量可调控的碳基底和小尺寸PdAu纳米颗粒组成的负载型双贵金属电催化还原PdAu/NxC催化剂。研究发现对碳基底进行氮掺杂促进了催化剂界面电子转移,降低COO-形成能垒,从而提高电催化还原CO2生成CO活性。PdAu/N7.50C整体催化剂在常规H-型电解池中实现了100%的CO产物选择性(Surprising Result),远优于目前报道的其他催化剂。该成果于2023年发表在环境催化领域顶级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IF="24.319)。
针对大气环境中CO2电催化还原过程中电极材料成本高和转化效率低的问题,项目以碳纳米管为基底,采用简易枝接方法,在碳纳米管表面分别枝接氰基(Cy)、氨基(Am)和吡啶(Py)含N官能团,进一步轴向配位锚定酞菁钴。研究发现,三种构型的 N 对 CoPc CO2还原反应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吡啶 N 轴向配位的 CoPc-Py-CNT 具有最高的CO法拉第效率(FECO="94" %),其次是 CoPc-Cy-CNT(FECO="93%)和CoPc-Am-CNT(FECO="92" %),均远超传统非贵金属催化剂。该成果于2023年发表在化工环境领域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IF="16.744)。
针对特殊场所的泄露造成局部大气环境区域含有多类型剧毒VOCs,传统碳基吸附剂存在吸附性能低和重量重等缺点,项目以高吸附容量、高吸附速率、广谱型和轻量化为目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U-1000及Fe改性后的复合型MOFs材料,并基于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法(GCMC)对其机制进行量子化学理论模拟,优化了Fe(Ⅲ)-NU-1000(Zr)吸附剂结构,优化后吸附剂吸附能力约是传统碳基材料的10倍,质量约是1/10。项目进一步探讨了新型改性MOFs材料对化学战剂(CWAs)高效吸附和快速解毒策略,该研究为应急场所的高效和轻量化防护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该成果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发表在材料和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10.383)和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IF="24.833)。
原文链接:
河北工业大学团队在大气环境低碳治理研究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 河北教育网 - 河北省教育厅官方业务网站 (hbj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