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一体推进,让科技“有意思”,人文“有意蕴”,实验“有意义”
2025年,河北工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中学、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小学等学校,开展科普讲座、实验和互访活动。本学期共有7位专家学者走进附属红桥中学“仁和大讲堂”,为中学生开启新视窗。丰富的前沿科技知识、有趣的科普实验、唯美的诗词歌赋,点燃了同学们对科学、人文和艺术的热爱。
生命健康学院李会鹏老师以《守护我们健康的“纳米医生”》为题,告诉同学们纳米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并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王旭老师以《Deepseek从入门到实战:个人高效使用指南与行业应用探索》为题,系统解析了国产顶尖AI大模型Deepseek的核心能力与实践价值,带大家解锁人工智能赋能学习与产业的双重密码;化工学院胡雨奇老师讲述了《“化学”到“化工”的奇妙之旅》,带领中学生走进化工世界,领略化工世界的奇妙魅力;电气工程学院张家安老师带领孩子们抬头望向旋转的风车、屋顶上闪烁的太阳能板,告诉当代青少年是未来能源版图的积极塑造者,要探索全球经济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联,审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现状与挑战。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宁波老师将政治叙事转化为育人话语,既承载革命精神,又契合时代需求,引导青少年在历史认同中坚定理想信念、构建集体记忆、塑造价值认同;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武晶老师讲授了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美学表达,从中国古建筑的营造智慧切入,通过“如鸟斯革”的灵动屋顶,力学与美学交融的斗拱构件,揭示单体建筑的造型密码;人文与法律学院王小荣老师为师生带来题为《宋代小词中的人生境界——从王国维<人间词话>谈起》的讲座,通过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及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重境界与宋代词作的语义关联,探析宋代小词中的审美意蕴与文化价值。
除了大学老师走进中学,让科技和人文“听得着”“看得见”,河北工业大学还精心安排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在化学实验室参观体验,让实验“学得会”“做得出”。
3月27日下午,附属红桥中学九年级40名学生代表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通过沉浸式实验体验,学生们在高校科研环境中夯实学科知识,感悟科学探索的严谨与魅力,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见识,更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对中考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思维的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
4月29日,天津市第三中学物理组高二全体教师、高二年级部分学生,携手武清区崔黄口中学,来到河北工业大学开展研学活动。在物理实验中心,师生们为奇妙的实验所震撼。孔祥明老师演示的光学实验,情境构思巧妙,将抽象的偏振现象变成了绚丽的光影魔术;段立松老师的力学演示更是精彩纷呈,碰撞实验,演示了课堂教学的更多可能。来访师生还参观了学校部分实验室和科技成果超市。
5月16日,天津市第五中学组织八年级的优秀班集体走进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展 “探秘前沿技术,感受科技魅力” 主题研学活动。恰逢 2025 “国际光日” 暨学科交叉与学术交流论坛举办,五中师生在浓厚学术氛围中开启了一场充满探索精神的科学之旅。
5 月 27 日,正值“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式科普讲座在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小学开启。活动主会场内,化工学院李申予老师以《奇妙的结晶世界》为主题,为 70 余名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科普盛宴。孩子们一边仔细聆听,一边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制作出一朵朵闪闪发光的水晶玫瑰。在分会场,化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宋雨曼以《胶的秘密》为题,面向五年级学生讲解胶水成型原理,让孩子们了解胶水知识,并通过紫外光固化离子凝胶实验,让孩子们感受科学魅力。
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讲座、研学和实验,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外延拓展,更是一次次心灵与科技的双重触碰。在真实的科技体验中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将科技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加强了中小学生对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办学特色的理解,也搭建了大学与中学、小学科学教育之间的桥梁。科技“有意思”,人文“有意蕴”,实验“有意义”,孩子们追求、勇于探索的梦想也更加“意味深长”。
文/王轩 图/柳燕 孙琳 审核/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