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头版报道我校海水提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0月3日《河北日报》头版报道我校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袁俊生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经过三十年不懈攻关,研制成功“改性沸石钾离子筛富钾”核心技术,在国际上率先攻克技术难关的相关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我省在世界率先攻克海水提钾技术难关
l 钾肥生产成本较进口降低30%,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报讯(通讯员于巍记者周洁) 近日从河北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在国际上率先攻克了海水提钾技术难关,研发出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钾技术并实现工业化。目前,该成果已通过科技部等组织的验收和鉴定,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钾肥资源严重短缺难题有望解决。
我国是农业大国,钾肥消费量每年超过1000万吨,占全球的1/5。但由于国内陆地钾矿总储量不足5亿吨,仅占世界的1/20,钾肥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开发新的钾肥资源势在必行。”河北工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海水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袁俊生表示,海水中的钾总储量是陆地的几万倍,且是可持续开发的天然资源。国外早就开始致力于海水提钾技术的研究,但因海水的组成复杂并且钾浓度较低,造成高效分离提取钾技术难度大,特别是经济上不易过关,所以均未实现工业化。
据介绍,袁俊生带领的课题组经过三十年不懈攻关,研制成功“改性沸石钾离子筛富钾”核心技术,突破了海水中钾的高效富集和节能分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并开发出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取系列钾肥高效节能技术。“与国内外现有的钾肥生产技术相比,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钾技术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等优势。”袁俊生表示,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生产的钾肥产品质量达到进口优质钾肥标准,生产成本则较进口钾肥降低30%。“该技术已成功完成了海水提钾百吨级中试和万吨级工业性试验,实现了从科研成果到工业生产力的转化。”袁俊生介绍说,采用该技术既可在沿海地区直接建厂,也可与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配套实施,或与海水制盐及纯碱工业结合。预计到2020年,海水提钾产业化规模将达到100万吨以上,不但为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为弥补我国陆地钾肥资源严重不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关链接:http://hbrb.hebnews.cn/2013/1003/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