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工学并举”教育思想研讨会
日期:2013-10-18
信息来源:宣传部 点击量:次
10月16日下午14:30,“工学并举”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我校东院科技楼报告厅顺利召开。校领导李强、展永、段国林、贺立军、刘兵、殷福星出席此次会议。参加此次研讨会的还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领导以及学生代表。
本次研讨会邀请魏大卫、任宝山、唐承业就学校“工学并举”教育思想的形成、传承与发展以及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继承并创新这一教育思想,进行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副校长刘兵主持。他提到,在我校喜迎110周年华诞之际,隆重召开“工学并举”教育思想研讨会,系统总结我校“工学并举”教育思想的内涵、传承与发展,对于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意义重大。他介绍到场的几位嘉宾,分别为:我校首任院长魏元光之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80高龄的魏大卫先生;我校原副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任宝山教授;我校科技产业处原副处长,原河北省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正高级工程师唐承业先生,并对到场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他简单介绍了学校“工学并举”教育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在随后的主题交流研讨环节中,三位嘉宾分别围绕我校“工学并举”教育思想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内涵的变化方面的问题做了声情并茂的介绍和讲解。 魏大卫先生向我校110周年大庆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向大家介绍了1929年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建立时,取名为“工业学院”而非“工学院”的由来。他提到,二者含义不同。工业学院是培养工业家,是肩负社会的责任,不是培养简单的技术人才。魏元光认为,“我国非振兴工业不能复兴,欲振兴工业,必先训练人才不可。”要建立自己的工业教育体系,采取工业救国的道路。二者架构不同,“工业学院”重理论兼及技术,不仅有本科部分而且兼及职业技术补习,教育资源可以被全面的利用。魏元光努力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式的教育,为国家为民族服务。随后,他围绕魏元光院长提出的建立自主的中国工业教育这一历史使命,向大家介绍了当时学校取得的一些突出成就。从1932年至1945年,我校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全国知名院校,可谓进步神速。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校办厂。开设了工程部,统一设计和生产。学、产、研究三合一的培养学生,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式教育的道路。 任宝山先生向大家介绍了潘承孝先生领衔重建河北工学院时的学校状况。他提到,潘老主要抓了几件事,具有思想性和政治灵活性。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组建教师队伍,首先要过教学观,要苦练教学基本功。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如试讲制度,助教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并形成了独特的河北工学院现象:新建的学校却不输于重点大学的青年教师队伍,为我校成为重点大学奠定了基础。不断打造办学实力,建造“两室、一馆、一场”,抓教学“三基教学”、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他认为,没有潘老的工作,也没有河北工大的211。 唐承业先生作为我校原校办工厂的负责人,为大家介绍了我校校办工厂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色以及取得的一些成就。他提到,校办工厂首先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率先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工厂以育人为主,58年注重工厂实践,改革开放之后加入了大一大二的金工实习、大三的生产实习,大四的新产品开发实习;科研是产学研结合的关键。用这种产学研模式培养了1000多名的研究生,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在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嘉宾们系统地总结魏元光院长、潘承孝院长的教育思想,对我校的发展乃至对中国式工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任宝山先生认为工学并举是传家宝,也是核心竞争力。既有民族的传统,是开启未来之路的钥匙。是开放体系,不是封闭的,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的到来,赋予新的内容。从“知行合一、教学之道、办学与社会工业的层面、科技发展层面“四个方面,重新阐释“工学并举”。魏大卫先生认为只有走适合自己的国情的道路,才能实现在“中国梦 ”,发扬自己,学习别人。 嘉宾们还就在当前就业环境下,我校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工学并举”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任宝山认为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应该在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培养要均衡。魏大卫建议同学们多研究历史上丰富的内涵。并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参与课题,培养创造能力,增强竞争能力。 在互动环节中,几位嘉宾还向大家介绍了魏元光院长、潘承孝院长个人的工作风格、为人处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提到,魏元光执行一个诺言:决心办工业教育。曾几度被邀请做官,都被拒绝。定位清苦一生,一心无愧。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心办教育。潘老则是集中华民族美德于一身,信任、谦和、真诚。
最后,展永校长发表总结发言。他首先向三位老先生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工学并举”传承了110年,,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到今为止传承的办学特色。这一代工大人如何传承工学并举,学校有哪些措施,真正传承和发扬下去是这一代工大人的任务。他提到,传承和发扬工学并举有两个层面需要确立,首先,理论和实践在教学工作中如何体现,其次,时代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定位;有两项工作需要落实:首先要有保障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其次,学校的工学并举继续坚持,依托经济形势更好的发展。最后,他再次感谢三位老先生的精彩报告,并祝愿三位老先生和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学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此次研讨会气氛非常热烈,讨论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多,大家还意犹未尽。
在随后的主题交流研讨环节中,三位嘉宾分别围绕我校“工学并举”教育思想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内涵的变化方面的问题做了声情并茂的介绍和讲解。 魏大卫先生向我校110周年大庆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向大家介绍了1929年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建立时,取名为“工业学院”而非“工学院”的由来。他提到,二者含义不同。工业学院是培养工业家,是肩负社会的责任,不是培养简单的技术人才。魏元光认为,“我国非振兴工业不能复兴,欲振兴工业,必先训练人才不可。”要建立自己的工业教育体系,采取工业救国的道路。二者架构不同,“工业学院”重理论兼及技术,不仅有本科部分而且兼及职业技术补习,教育资源可以被全面的利用。魏元光努力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式的教育,为国家为民族服务。随后,他围绕魏元光院长提出的建立自主的中国工业教育这一历史使命,向大家介绍了当时学校取得的一些突出成就。从1932年至1945年,我校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全国知名院校,可谓进步神速。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校办厂。开设了工程部,统一设计和生产。学、产、研究三合一的培养学生,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式教育的道路。 任宝山先生向大家介绍了潘承孝先生领衔重建河北工学院时的学校状况。他提到,潘老主要抓了几件事,具有思想性和政治灵活性。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组建教师队伍,首先要过教学观,要苦练教学基本功。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如试讲制度,助教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并形成了独特的河北工学院现象:新建的学校却不输于重点大学的青年教师队伍,为我校成为重点大学奠定了基础。不断打造办学实力,建造“两室、一馆、一场”,抓教学“三基教学”、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他认为,没有潘老的工作,也没有河北工大的211。 唐承业先生作为我校原校办工厂的负责人,为大家介绍了我校校办工厂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色以及取得的一些成就。他提到,校办工厂首先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率先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工厂以育人为主,58年注重工厂实践,改革开放之后加入了大一大二的金工实习、大三的生产实习,大四的新产品开发实习;科研是产学研结合的关键。用这种产学研模式培养了1000多名的研究生,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在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嘉宾们系统地总结魏元光院长、潘承孝院长的教育思想,对我校的发展乃至对中国式工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任宝山先生认为工学并举是传家宝,也是核心竞争力。既有民族的传统,是开启未来之路的钥匙。是开放体系,不是封闭的,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的到来,赋予新的内容。从“知行合一、教学之道、办学与社会工业的层面、科技发展层面“四个方面,重新阐释“工学并举”。魏大卫先生认为只有走适合自己的国情的道路,才能实现在“中国梦 ”,发扬自己,学习别人。 嘉宾们还就在当前就业环境下,我校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工学并举”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任宝山认为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应该在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培养要均衡。魏大卫建议同学们多研究历史上丰富的内涵。并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参与课题,培养创造能力,增强竞争能力。 在互动环节中,几位嘉宾还向大家介绍了魏元光院长、潘承孝院长个人的工作风格、为人处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提到,魏元光执行一个诺言:决心办工业教育。曾几度被邀请做官,都被拒绝。定位清苦一生,一心无愧。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心办教育。潘老则是集中华民族美德于一身,信任、谦和、真诚。
最后,展永校长发表总结发言。他首先向三位老先生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工学并举”传承了110年,,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到今为止传承的办学特色。这一代工大人如何传承工学并举,学校有哪些措施,真正传承和发扬下去是这一代工大人的任务。他提到,传承和发扬工学并举有两个层面需要确立,首先,理论和实践在教学工作中如何体现,其次,时代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定位;有两项工作需要落实:首先要有保障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其次,学校的工学并举继续坚持,依托经济形势更好的发展。最后,他再次感谢三位老先生的精彩报告,并祝愿三位老先生和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学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此次研讨会气氛非常热烈,讨论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多,大家还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