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河工人 | 付士峰: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付士峰,河北工业大学优秀校友,现任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总工办主任、工程质量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河北省超低环境负荷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先后获得“省直五四青年奖章”“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典型”“河北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建筑结构行业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在多家学术组织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职务。
2020年4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在获奖名单中,我校校友付士峰赫然在列。他主持的“低熟料胶凝材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技术与应用”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喜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这些成绩的获得,离不开母校的培养。”付士峰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工大人”。
工作上劈风斩浪的“拼命三郎”
2003年从河北工大本科毕业后,付士峰就来到了现职单位——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原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我们那一批人赶上了好时候。”付士峰这样说。
付士峰嘴里的“好时候”,正是在国家大力推动科研机构改革大背景下,省建研院由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的转型发展关键时期。那时,开拓市场、发展业务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年轻的付士峰,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勇敢地冲锋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当单位领导提出开拓天津市场计划时,付士峰主动请缨。“那时候很年轻,心里没有害怕的感觉,觉得什么事都敢去试一试”,付士峰说。
为了打开天津市场,他克服各种困难,长期扎根天津,反复奔波于业主单位,大力宣传、着力展现单位的技术服务优势,逐渐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一次没谈成合作不要紧,再去谈第二次、第三次!跑业务最重要的是勤奋。”付士峰说,“工大的校训‘勤慎公忠’,勤奋是第一位的,工大人的勤奋是不输任何人的!”
领导和同事们对付士峰最多的评价,也是一个“拼”字。什么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他不推诿不甩手,二话不说,撸袖子就干。作为主要技术骨干,付士峰在省建研院的中加低碳节能示范项目和中德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两个项目的关键技术,都是从国外吸收引进的。如何与国内实际具体结合,转化为适应国内需要的技术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接到任务,付士峰便全力以赴地投入进了课题研究中。从项目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与同事们仔细推敲、认真验证,虽因劳累,几次病倒,仍不肯离开工作岗位,夜以继日地完成了示范项目建设。该项目的圆满完成,奠定了省建研院在河北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3年,付士峰受命组建工程质量与安全技术研究所,开展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工作。短短5年多的时间,质安所从最早的二三十人、零业务额,发展到如今的近百人、每年上千万业务额。业务扎实,敢打敢拼,研究所因高效、实绩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年年被评选为“单位先进部门”。而“领头羊”付士峰“拼命三郎”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越传越远。
科研上勇挑重担的“急先锋”
事业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轻轻松松,越是艰难险阻的道路越能磨砺本领、增长才干。付士峰坦言,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源于一次对迎面而上的挑战。
作为一家由科研机构转制的企业,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一直秉承重视科研创新的工作传统。近年来虽多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但在一等奖上,很长时间没有突破。为了解决这一发展瓶颈,单位领导指示付士峰及几位科研骨干组成了攻关小组。
虽然肩上的经营担子很重,但是付士峰一直没有放松科研创新的脚步。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尾矿废石、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发展的需求,并展开深入研究。
经过长期调研,付士峰和同事们发现京津冀地区尾矿和废石普遍存在大量堆存、部分地区天然砂石匮乏、砂石开采引起污染等难题,“尾矿废石综合利用”这个研究方向可行!
朝着明确的研究方向,付士峰团队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低熟料胶凝材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技术与应用”课题研究,主编河北省标准4项,参编国标及行标2项,获得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1项,发表SCI/EI16篇,培养博士2名、硕士5名,出版著作4部。
“低熟料胶凝材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技术与应用”首创了尾矿等固废材料综合利用成套综合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形成了成套标准体系,解决了钢渣、金属尾矿在钢筋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难题。在这些科研成绩面前,付士峰并没有停留,而是很快投入到了成果转化应用中。“再好的科研成果,写在纸上也是死的,真正实现转化生产,才能让它们‘活起来’!”付士峰说,“工大是坚持实业立校的。‘实用’才是好技术,是几年工大学习,教给我的最朴实的道理。”
在付士峰及其团队的努力下,“低熟料胶凝材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技术与应用”的项目成果在新建京张高铁、北京城市副中心、两河口水电站、北京地铁七号线、石家庄地铁二号线等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该成果还在京津冀多个企业实现转化,新增产值20多亿元,新增利润2.6亿元。每年可消耗钢渣、尾矿、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72万吨,尾矿废石800万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得到了缪昌文、蔡美峰、叶大年院士的肯定和认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未来,我们还要在成果的规模化产业化应用上还要再多下功夫。”对于下一步工作,付士峰心中已经构筑了清晰的蓝图。
工大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咱工大的精神是什么呢?”付士峰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勤奋、实干、认真、可靠就是工大精神的体现。”
在河北工大土木工程学院(现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学习的4年,学校浓厚的治学氛围深深影响了付士峰,培养了他脚踏实地、爱钻研爱较真的处事态度。硕士、博士学位的深造,给他的科研创新之路插上了翅膀,付士峰说,他的科研选题很多都是在硕士、博士攻读过程中积累的,而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渐成熟并付诸实践。
在付士峰看来,母校河北工业大学是他搞科研的“靠山”:研究没思路了,可以找导师请教,和师兄弟们探讨;需要做实验了,母校有最好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以使用。
科研之路困难重重,是什么支撑着付士峰不懈奋斗?“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知识和智慧推动社会进步,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工大导师谆谆教诲,印在付士峰拼搏的“初心”,砥砺着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他深知,核心技术不能从天而降,唯有顽强拼搏才能掌握。求索创新,攻坚克难,无数个通宵达旦,忙碌在学校实验室的他,终于把“冷板凳”“坐热”,多项课题在省内获奖,其中《内嵌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课题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付士峰看来“勤奋、严禁、求实、进取”的工大人秉持“工学并举”的精神,必然能在燕赵大地开出科研的“芳华”。
在付士峰的努力下,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河北工业大学的联系合作越来越深:共同承担多项课题标准研究任务,培养了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形成了企业和学校双赢的良性合作关系。
担当的情怀最感人,燃烧的青春最可敬。付士峰把个人所学融入到单位发展、行业进步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大学子的责任担当,用青春奋斗实现“兴工报国”的初心梦想。
学长寄语: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现在的你们正处于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生阶段。四年说起来很长,其实转瞬即逝。大学四年过得充实与否,决定着以后在社会上打拼有没有足够的底气。这四年,一定要坚持原则坚持底线,永远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要随波逐流。大学给你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一定要珍惜再珍惜。有时间多去图书馆看看书、多去实验室做做实验,脚踏实地地度过每一天。
文/屠琼芳 图片/付士峰 审核/赵庚